B2C价格战难持久 拼服务挖数据求长生
要研究中国的电子商务,当当网绝对是不能不提的一家公司,就像我们讨论中国的互联网必谈瀛海威(中国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一样。当当网是国内第一家B2C商城,但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先行者,其结局更像是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当然,与8848相比,当当网算是幸运的——8848早已人去楼空,而当当网也“仅仅”是跌入第二梯队而已。
当当VS京东:“双输”的价格战
1999年,李国庆和俞渝共同创立当当网,拷贝美国亚马逊的模式,这也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俞渝能够轻易做到的。当当网于当年11月开始试运营,主营业务是销售图书。次年2月,当当网首次获得风险投资。有了资金的支持,当当网开始加速推广活动,广告、促销和店庆等活动日益频繁,这也为当当网带来了庞大的流量和注册用户。2001年7月,在当时网络环境远不如现在的情况下,经营不到两年的当当网访问量便已超过50万。说当当网是中国电子商务的成功先驱一点不为过。
随着企业的发展,当当网不断扩张其经营的品类,也不断获得风险投资的亲睐,并在2006年7月之前已经完成三轮融资。在经营品类上,2001年6月,当当网正式上线音像业务,而在2004年之前,当当网还是主要以图书销售为主。2004年3月,当当网期刊频道上线,同年4月,时尚百货专卖店上线。到2008年10月,当当网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向综合商城的转变,成为国内领先的网络零售商,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
然而,到2008年前后,随着强劲对手的出现,当当网的辉煌似乎难以为继?2007年10月,凡客诚品在北京成立,立志成为中国的快时尚品牌,像日本优衣库学习,从零做起;2007年8月,由代理起家的京东获得转型电子商务后的第一笔融资,当年的销售收入为3.6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攀升至13亿元,超过当当网5.4亿元。
2008-2011年间,中国网购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79.85%,到2011年,中国网购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而当当网同期的复合增长率为67.78%,低于行业发展速度约12个百分点,2011年,当当网的营收为36.18亿元。与此同时,当当网的竞争对手如凡客诚品、京东商场却迅速崛起。据两者的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凡客诚品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左右,京东商城实现营业收入309亿元,但不幸的是上述三家企业无一盈利。
面对竞争对手的快速发展与扩张,脾气向来暴躁的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坐不住了,开始与京东商场刘强东隔空对骂,在微博上“大打出手”。老总骂战升级,企业则同步开启价格战实战。
2010年12月末,京东商场CEO发布微博称当当网在图书供应上对京东实施封杀。与此同时,京东宣布“图书价格直至为零”开启了京东与当当网的第一轮价格战。随即,当当网公开反击,宣布斥资4000万元启动3C、百货、图书等产品大幅降价,此后又再度加码。
2011年3月15日,当当网率先按下了第二轮价格战的“核按钮”,当日即宣布“自即日凌晨起的48小时内,图书/音响全场满200元,将享受返还100元的待遇”。很快,竞争对手京东商城则推出“满100返50、满200返100”的策略来应对。两强相斗,众“和事佬”中不乏政府部门的身影。
诚然,价格战是电子商务竞争的重要手段,但是价格战的最终结局必定是两败俱伤,甚至伤及消费者。价格战持续的最终结局是要不售假,要不出局。这也是淘宝商城曾出现大量售假商铺的诱因之一。所以,价格战最终的结局就是“双输”。
拼服务方为百年大计
网络零售的本质就是零售,只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把线下的销售搬到网络,由此扩大销售半径。如果零售能摆脱地域和空间的束缚,货物可以无限增加(只要能掌控),销售半径可以无限扩大(只要能配送)。
网络零售的核心就是服务,价格也是服务的一部分,还包括支付便利性、UI友好性等等,这些在技术上都已经没有问题,在各个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差别也不大,于是只剩下价格战了,但是价格战的思维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思维,无法实现共赢,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电子商务环境仍停留在依靠价格战博取“妃子一笑”的阶段,国内更多的电子商务企业还没有转变到靠服务制胜的“正途”上来,仍徘徊在依靠某种力量先做规模,然后再考虑服务和盈利的问题。殊不知,规模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形成路径依赖了。一旦规模萎缩,就严重威胁盈利能力,“规模”似乎成了电子商务的鸦片。
就像淘宝网一样,依靠免费把竞争对手都打败了,如今已经独步江湖。但商业总是要盈利的,免费开店的淘宝网于是利用竞价排名服务靠卖关键字盈利。免费的模式注定了淘宝必须把规模做上去,规模做不大就根本无法盈利。但是,以自营为主的当当网,显然无法照搬淘宝模式,毕竟平台性质不一样,但它偏偏又有颗独霸中国B2C的野心。于是,与京东商城的价格战在所难免。
落后就要挨打。2008-2011年间,当当网年复合增长率低于网购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12个百分点,而竞争对手凡客诚品、京东商城等则在期间迅速崛起,超越当当网,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重要角色。按理来说,当当网的优势明显强于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等,起步早,经验丰富,积累了大批的注册用户,甚至是活跃用户,但是偏偏被后起之秀超了,真的是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当当网的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时,其注册用户已经有4000万人,每人消费一百元,一年的营业收入就是40亿元,更何况还在不断发展呢?但是偏偏就没有发展起来,总结一点,就是服务没有做好,而在这一点上,京东商城要比当当网做的好。
价格作为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但不是全部。价格战是不可能培养有粘性的客户的,只会惯坏消费者,得不到任何同情。“无利不起早”早已成了商人的标签,你要让消费者相信你“亏本大甩卖”,可能吗?且无论是你的价格再低,消费者都认为是合理的——不赚钱你劳这门子神作甚?显然,价格战不是电子商务的出路。
一个人的购物偏好,完全会被他的购物历史、浏览习惯所“出卖”,交流的过程也可以发现消费者的需求,这一点显然是传统零售无法做到的,而电子商务则可以实现。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的出路,就是给予消费者除价格之外的更多其他收益,就是要深挖细掘做服务,充分挖掘消费数据,分析每一个消费者的购物偏好、职业、年龄等信息,建立交流的社区。在这一点上,电子商务企业比传统零售企业拥有更大的优势。
对于消费者来说,合适的推荐是乐于接受的。通过合适的推荐,无形中降低了消费者的搜索成本,加速了获取合适商品的速度,提高转化率就成为可能。但是要做到让消费者不排斥,则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到推荐的合乎需求。此外,购买同一样商品的人,肯定具有某种相似性,通过交流也能找到人在互联网的存在感,粘性自然提高,进而提高购买的转化率。
当当网已经在互联网耕耘了那么多年,理应积累了大量的消费者数据,对比于京东商城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当当网对消费者数据缺乏深入的挖掘,也没有建立相应的交流平台,以至于消费者对其缺乏情感依赖,丧失了回头的冲动。
可以说,当当网跌入第二阵营,与当当网没有做好服务有莫大的关系,其他都是次要的。有了互联网,价格都越来越透明,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再打价格战只能是赔本赚吆喝,吸引了眼球和短暂的流量,对盈利增长却无实质性帮助,这终究只是权宜之策,而做好做深做精服务才是电子商务的根本,才是B2C行业的长久之计。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