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落幕的电视 永不停歇的“剧”斗
自6月8日欧洲杯开幕以来,足球成了这个夏天男人们最热烈的话题,而被欧洲杯掠去男友或丈夫心思的“足球寡妇”们,陪伴她们的除了网络购物,还有电视剧。7月2日,欧洲杯赛终于落下帷幕,但电视剧则永远不会落幕。
结构性失衡:产量大 精品少
电视剧是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同时,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它承载了多层面的社会功能和产业功能。
从电视剧产业发展来看,我国电视剧行业显示出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电视剧产量、市场竞争主体、不同性质企业构成和营销平台等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电视剧的产量为469部、1.49万集,每天生产约41集,平均每部约32集,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国内现有获得电视剧生产甲级许可证机构130多家,获得乙级许可证机构近3000家,电视剧制片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实现电视剧交易总额76.0亿元,同比增长28.37%。
在电视剧制作机构的分布上,北京、上海和广东集中了全国过半数的电视剧制作力量,是我国电视剧的三大制作基地。随着电视剧产业向民间资本及民营机构开放,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已逐渐成为行业的生力军。截至2011年末,全国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共有129家,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4678家。
近年来,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中国的媒体格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户外广告媒体、楼宇液晶电视媒体、移动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多元化播放平台发展迅猛,电视剧播出平台得到极大的延伸。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241座,数量随着全国电视台的合并撤销平缓下滑。除此之外,2011年全国共批准开办了615家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和14家网络广播电视台。
在这种电视剧拥有多样化出口的趋势下,从短期来看,由于用户量、技术标准等众多原因,这种推动力还没有体现出来,但预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新媒体的逐渐成熟,将对电视剧市场造成较大影响,电视剧产业将面临良好的发展契机,其生产、交易和赢利模式也将发生适应性的调整。
电视剧的最终消费者是观众,也就是说观众形成了电视剧的消费市场。观众的规模和构成决定了电视剧消费市场的大小和价值高低。
2005-2011年,中国有线电视用户数量逐年增加,增长率保持在6.7%以上。2011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02亿户,首次突破2亿户,同比增长6.79%,双向覆盖用户超过5700万户。同期,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逐年快速增加,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到2011年,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1455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7.82%。
没有观众,电视剧就没有市场。当前,我国拥有庞大的电视剧收视群体,电视剧的产量也年年攀升,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导致了行业的整体发展的滞后。
从2002年开始,电视剧市场出现了一个供需怪圈,一方面制作商抱怨供大于求而展开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电视台却找不到太多可播的东西,电视台往往“千台一面”,同质竞争严重。
前瞻产业研究院电视剧行业研究员罗娟分析指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电视剧供求的结构性失衡,高质量的电视剧供不应求,价格不断飙涨,而那些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的电视剧产品则产量越大,无人问津的影视垃圾也就越多,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产量大,精品少,已经成为电视剧产业的根本矛盾。
永不停歇的“剧”斗
近年来,湖南卫视金鹰剧场凭借《大长今》、《回家的诱惑》和《宫》屡屡开创收视奇迹。然而从2012年春夏开始,各大卫视收视整体低迷,就连堪称“万人空巷”的《甄嬛传》,收视率也只有1.708的平淡表现,而开播前在营销方面做足功课的《心术》,收视上也未超过2个点,远不及预期值。
前瞻产业研究院电视剧行业研究员罗娟分析认为,收视率的低迷是行业泡沫开始破灭的一个信号,与此同时,电视剧长夜的上下游行业也日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视频网站购买版权的价格在经历2011年的暴涨后,2012年也急速下跌,跌幅甚至高达80%。
电视剧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除了产品自身的价值下降,全行业盲目投资带来的泡沫问题,或将长久影响国内电视剧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投资热点,众多电视剧领域的新入场者,对行情也起到一定扰乱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社会各种闲散资金进入电视剧生产制作领域的不计其数,加上中信、保利、横店等超大型企业集团的高调介入,估计有几十亿、近百亿元的资金涌入这个市场。
电视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由于对电视剧市场缺乏了解,一些社会资本带有明显投机性,盲目投资,非市场化操作,破坏了市场秩序,影响到电视剧产业优质产品的形成。这些“非理性”投资行为不但造成资源浪费,也助推了电视剧制作成本的急速上升,哄抬了价格,使得电视剧行业出现“通胀”现象。
此外,国内电视剧行业翻拍频繁跟风严重,产业创新驱动力不足等“致命”缺陷,也是导致“好剧难求”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作为为“世界电视剧产量第一大国”,仅2011年,全国申请立项的电视剧近3万集,制作完成并获得广电总局批准得到发行许可证的剧集有469部、14942集,但是最终播出的不到一半,能进入电视台黄金档播出的不超过6000集,而这6000集中,能被观众喜爱和记住的更是凤毛麟角。
罗娟认为,跟风现象的存在,主要源于制片企业节省成本、降低风险的考量,毕竟经过市场认可的电视剧,在剧本、品牌、口碑等方面都有竞争优势,电视剧紧跟市场步伐的行为无可厚非,一定程度上还应该鼓励,但如果毫无克制地跟风、翻拍,即使一时形成荧屏大繁荣,原创能力也会遭到重创,而原创能力一旦丧失,无异于釜底抽薪,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视剧行业产业链结构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2-2015年中国电视剧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报告(2012版)》
在国内荧屏上,美剧、韩剧、日剧、港台剧、等屡见不鲜,甚至热播成潮,但国内的电视剧却鲜有被国外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译播,这也显示出我国电视剧行业出口不力的尴尬。
据统计,目前,我国电视剧的海外销售额仅占总额的5%左右,且销售面狭小,主要出口地区仅局限于亚洲及其他国家的华侨聚居区,销售价格也不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受韩剧冲击等因素影响,中国电视剧的海外销售量下降趋势非常明显,有业内人士甚至指出,中国电视剧的海外销售量目前已整体下降达50%以上。
除了电视剧产品本身的结构性失衡以及出口不力等原因,电视剧产业后市场开发不足也是制约国内电视剧行业可持续、更深入发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电视剧行业的主要收入为产品本身的售卖,相关产业的开发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链的构成也比较单一,主要还只是停留在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和播放等主要环节,而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后产品开发及衍生产业的形成仍需深挖细掘。而实际上,电视剧与音像图书出版业、旅游业、服装业、电影业、玩具业、会展业等诸多行业都具有很好的产业延展性。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