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背后的航天经济学
2012年16日18时37分,满载着13亿中国人梦想的“神九”,正式踏上了问天征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已真正进入了航天经济的新时代。
航天工程拉动经济增长
航天经济的产业链在各个经济类别中为最长,从能源、钢铁、新材料、电子、机械、通信等行业,到航天服装、航天食品涉及的纺织、服装加工、农产品、食品加工等行业,一次航天活动所涉及的产业,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航天大项目不仅带动提高了相关技术的攻关突破,在工程实施后,还形成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此外,航天技术向民品转化,形成产业规模,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前瞻产业研究院航天经济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能力与成果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部门,引发并促进其他产业的技术与产品创新,产生深刻的二次经济效益,形成巨大的拉动效应。
据欧美多家研究机构评估,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应。美国耗资240亿美元进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后,衍生出的产业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从航天到民用工业的各个领域都从登月计划中受益,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了整个工业乃至全社会的信息化。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计算机信息产业飞速发展,成为推动形成新经济形态的主导力量。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航天产业整体投入平均在上百亿元,而其产值则会翻番,同时还可以产生5至6倍的辐射效果。通过“神五”、“神六”带来的产业价值超过1200亿元,到“神九”发射,总体的产业价值估计超过3000亿元。今后10年,全球预计发射商用卫星700颗左右。作为具有发射能力的国家,中国从中获得的利益也将十分可观。
与此同时,航天经济对民用工业企业也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拉动效应。直接获益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激活或者完善企业研发体系与技术创新机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与专有技术;二是提高产品执行的技术标准,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并提高企业在批量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水平。据调查,中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航天工程项目的实施对我国经济巨大的拉动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航空经济助推经济结构调整
当前,我国已经圈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航天产业无疑是战略产业中的战略产业,其技术创新的先导性之强、所带动行业之多是其他任何产业所无法替代的。
以民用航天为例,中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包括国家产业基地在内的民用航天产业化集群,以推进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并更多、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就航天产业本身而言,包括航天飞行器的研制和发射、地面设备和终端的研制生产、航天飞行器相关的运营与服务等,而航天技术可以带动和促进的产业就更多,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卫星通讯、遥感、测绘、定位导航、农业改良、新能源、空间材料、生物医药等。这些新兴的产业对经济的结构的调整将产生积极作用。
神九出征,实现与天宫一号对接,表明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基础与生产力状况有了新的飞跃,其工业体系与技术装备已经基本齐备,中国的经济社会已经有条件进入新的飞跃阶段,接下来将是更高的标准、更多的自主创新、更大的社会进步,不仅意味着中国的技术与产业链已经延伸到当今世界的科技高端,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的市场能量与潜在机会又有了新的拓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航天经济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航天经济将对中国目前刚性的产业结构产生积极影响,也是从另一个层面助力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同时也为经济增加新的增长点和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神舟”飞船带动的航天经济中,已经有少量民营企业的身影,但大多被限制在外围基础设备制造领域,航天工业的真正核心领域还鲜有中国民营企业的身影。相对于美国现阶段开启的“太空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我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国航天经济仍然存在民营经济比重过低的问题,限制了航天经济对国民经济的长期促进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提高航天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是关键。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