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垄断市场 民族企业争“气”
特种气体兴起于60年代中期,作为基础化工材料,主要运用于大型石油化工、半导体器件、光导纤维、激光、医学科学、临床诊断、医药消毒、水果催熟、食品保鲜等领域。随着新产品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特种气体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及下游行业的强劲需求下,我国特种气体行业在2006年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速达到17%以上。2010年,国内特种气体行业产值规模为243.04亿元,较上年增长22.15%;销售收入为244.59亿元,较上年增长21.64%。预计,今年我国特种气体行业销售规模将达364亿元。
我国共有特种气体生产企业近300家,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外资通过收购、新设等方式建立气体公司,占据着行业主导地位。2010年,德国德林公司、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美国普莱克斯集团等设立的独资和合资企业以32.38%的企业数量占据着国内特种气体市场65.90%的销售市场和83.08%的利润市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特种气体行业研究小组表示,中国气体行业的竞争实质上是国际气体行业巨头与国内民族气体工业企业的竞争。
目前,我国民族气体企业中有影响的主要有:杭氧股份、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龙口华东气体有限公司、济南鲍德气体有限公司等,其进行的工作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特种气体发展水平。通过自产或技术转让的方式已进入市场,部分国产产品起着替代进口产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国内特种气体的生产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发展还比较缓慢,在产品开发能力、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应用技术等领域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电子气体的国产化水平有待提高,标准气体生产混乱的局面有待改善。
在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等未来五年,将进入加速发展期,同为“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特种气体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