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价涨跌无常 能否治标又治本?
在经历2011年的暴涨后,猪肉价格于今年年初调头下跌。
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下旬以来,全国猪肉价格已经连续回落三个多月,创下一年来新低;与1月26日相比,5月8日,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全国日均价降幅皆超过17%,全国多个省市降幅超过20%。
随着价格的持续下滑,不少饲养场已经进入亏损区间。目前,安徽省已经正式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以便稳定生猪市场价格,防止生猪养殖出现大面积亏损。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每当猪肉价格跌幅度考验到生猪养殖户的承受底线时,就只能依靠政府出手救市,这无疑是治标不治本的。当前局面很明显是由短期内市场供大于求所造成的,通过规模化养殖来稳定存栏母猪数量和结构,才是防止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关键。
规模化养殖渐成趋势
暴涨暴跌已经成了我国猪肉市场的一种常态。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从1994年我国建立畜产品及相关生产资料价格统计报表至今,猪肉价格经历了5个周期。生猪和猪肉价格以3-4年为一个周期上下剧烈震荡。“过山车”式的价格波动让养殖者陷入了“赚一年、平一年、亏一年”的怪圈。
怪圈的产生源于猪肉需求较强的刚性,猪肉供给从养殖母猪到养殖仔猪再到养殖生猪一般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本期猪肉价格决定本期养殖业者的养殖规模,本期养殖规模决定下期的猪肉供给量和价格,猪肉价格波动引起养猪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导致猪肉供给和价格的大起大落。
目前,通过规模化养殖来稳定存栏母猪数量和结构,防止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普遍共识。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产量近10年来稳居全球首位,国内生猪存栏目前占全球存栏量的48.9%,年出栏量超过6亿头。但是,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还非常低,仍然是以分散养殖户为主。
由于分散养殖户缺乏市场判断能力,习惯以“追涨杀跌”的方式补栏,即在猪价高点补栏,养殖亏损后淘汰存栏量,而前者等生猪出栏正好经历猪价低迷期,后者又遇猪价反弹到高位,导致其通常要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此外,随着养殖密度提高,管理的疏忽或不到位,又容易遭受疫病的重创以致血本无归。相比而言,规模化养殖在疫病防治、科学饲养管理、养殖技术方面优势明显。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规模化养殖可降低企业成本提升行业议价能力。
近年来,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控制能力正在增强,其成本优势主要凸显在两方面:其一,通过对养殖细节的管理获得单位成本优势。集中采购饲料、兽药等饲养投入,降低了投入的单位成本;加强监督与疫病控制,减少偶发性因素造成的损失。其二,通过加大生猪品种的研发和养殖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效率,例如研发高产种猪、以精准喂养等方式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仔猪的存活率等等。
数据显示,规模化养殖企业的整体平均成本散养要低10.6%。
除此以外,规模化养殖还能有效的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首先,规模化养殖能较大程度发挥生猪生长性能,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质量;其次,随着企业壮大,为维护企业声誉和正常运作,规模化养殖场就不敢轻易地用违禁药物。同时,规模化养殖方便实施食品安全的监控,保证长期、较稳定地为社会提供安全的畜禽产品。
为鼓励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的生产经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生猪扩繁场和种鸡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安排资金支持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将按年出栏500-999头、1000-1999头、2000-2999头和3000头以上四个档次予以补助。2009年和2010年中央连续两年安排30亿元建设投资,支持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十二五”期间,中央每年将投资25亿投资扶植生猪养殖。
前瞻产业研究院表示,未来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具有较大的空间,拥有较大的投资机会。
生猪产业链
良好的投资前景让投行等众多非农资本相继涌入中国生猪养殖业。
2012年2月,德美化工9名董事做出决定,计划公司控股子公司绿元农牧要在3年内,总投入5.76亿元,建设年产36万头肉猪养殖规模的 "草本酶生态养殖项目";2012年3月初,武钢总经理透露今年武钢准备建万头养猪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生猪养殖行业研究员刘吉伟认为,生猪养殖行业虽然投资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企业想要做强做大并容易。
首先,要提高肉类深加工水平,发展多种类、高质量的猪肉制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中国猪肉类生产企业规模比较小,大部分还是手工作坊操作,与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比起来,存在很大差距。所以,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加大对科技投入,引进先进设备,采用超微粉碎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气调保鲜技术、冷冻干燥技术、无菌包装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和高科技含量的生产工艺来扩大生产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肉类深加工水平,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生产出能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多种类、高质量的猪肉制品。
其次,要完善产业链发展,提高企业整体发展能力。企业需要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变化趋势的研究,适时调整经营决策,有计划拓展和完善农业产业化链条。
具体而言,企业应保证原料肉的供应,利用生猪出栏旺季时价格低廉的优势,加大原料肉的收购和库存,并严把质量关,为肉制品销售旺季生产提供优质价廉且充足的原料。同时,增强从种植、饲料加工、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彩色印刷、化工、包装、物流配送到商业连锁的产业链控制,以增强企业的整体发展能力,赢得高产值,高利润。
一条龙的养殖企业是近两年行业发展的热点,主要是指通过大量的外投资金,包括上下游产业、产业的龙头企业,逐渐向养殖企业扩张,拉长自身产业链,增强市场抵抗力的能力,包括双汇、雨润、正大企业、中粮集团等知名企业都是其中翘楚。
这些企业不仅是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位于产业金字塔的最顶层,还带动各地养殖业的发展,同时连接着终端消费市场,随时传递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变化,调整整个产业链的生产。虽然这部分企业并非我国生猪生产的主力,但却对整个养猪业,以及以养猪业为核心的主附产业链产生重大的影响。
刘吉伟表示,猪肉价格的过“山车式”价格波动,会将越来越多抗风险能力低的分散养殖户逐出场外,规模化养殖将逐渐普及,这种方式加强生猪饲养业的盈利性,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既使养猪有钱可赚,也能让消费者享受到相对低廉的价格。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