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4年增长600%,可能吗?
近日,工信部在其网站上公布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规划》,预计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万辆。而2012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仅为8368辆和8159辆,也即到4年后的2015年增长超过600%,这现实吗?
推广困难重重
技术成熟程度、研制成本和配套设施目前的状况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不利因素。技术程度不高,关键设备与产业化有待突破,这些因素都极大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开发和市场的推广。
新能源汽车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尴尬莫过于市场的不认可,虽然现在政府推出补贴政策,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不成熟,客户面临使用成本增加、维修难度加大以及转换投入增多等诸多问题。目前相对成熟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是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以当前的规模和成本,仅电驱动成本就在八万块块左右。
资料来源: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一部汽车按照现在的理解,如果跑到160公里以上,大约需要电池容量达到20千瓦,电池成本就要到2万美元。高昂的成本将严重制约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即使有政府补贴,但政府补贴主要是初期引导。比如美国政府可以补贴8000美元,补贴数字还是非常大的,但跟额外增加的成本来讲,补贴金额仍不能抵消其所带来的成本增加。
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阻碍在于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如充电站等)严重不完善,从而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纯电动汽车以及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都需要电源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如果政府财力不能给予足够的补贴,或者无法建成完善的充电设施,那么汽车生产企业的投入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此外,消费者的认知程度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认知风险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对购买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后果的危害性”认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可能存在的认知风险主要包括安全风险、性能风险、方便性风险等。
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是政府支持和市场潜力。
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到201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据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乘车车销售1370万辆,同比增长2.8%。按照5%的占比计算,2011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应该达到68.5万辆。
2012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仅为8368辆和8159辆,这与2009年提出“乘用车销售总数的5%”的目标相差近百倍。
日前,《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公布,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万辆,也即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将较2011年增长600%。
笔者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接受程度加快,接下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但是要达到年均150%的增幅是不现实的,政府层面的宏大规划未必能让市场完全吸收。但新能源汽车确是实实在在地“火”一把。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