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汽车保有量破亿 我国汽车维修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分享到:
20 官营铜 • 2012-02-16 08:47:24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6857G0

 2011年8月末,我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高达2.19亿辆。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亿辆。

汽车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频繁出台各种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汽车维修、保养等配套产业伴随汽车产业而生,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为汽车后市场行业的繁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按照国外汽车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也会从汽车本身,逐渐过渡到汽车购买后的相关服务,进而形成巨大的“汽车后市场”,主要包括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汽车养护行业、二手车买卖、汽车租赁等行业。

当前,汽车维修养护行业分为三类:一类汽车维修企业即主要从事汽车大修业务;二类汽车维修企业即主要从事汽车小修、检修、汽车换油业务;三类汽车维修企业即主要从事汽车美容、装饰、保养维护等专项维修业务。发展汽车维修业,对保障汽车运行安全,减少汽车排放污染,节约能源消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数量级后,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主导产业,汽车维修业将首先受益,其利润也远高于其他后汽车产业。

在欧美、日本等成熟的汽车市场中,车企的利润组成中,新车销售占到25%,汽车金融及其他业务占到20%,而剩下的55%的利润将从汽车的配件销售和配件销售服务中获得。而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上,20%的利润来自整车,20%来自汽车零部件,60%来自汽车服务业,后市场产生的利润远超前市场。其中,汽车维修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50%。

伴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近几年“井喷式”的增长,我国汽车维修等后市场增长强劲,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据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汽车后市场新增规模生产厂家近3000多家,各类连锁店、保修店增长率超过30%。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9月,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经营状况较好,行业的销售额、产能、利润和销售利润均较上年增长18%以上。2011年1-9月,汽车维修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4.39亿元,同比增长18.62%,实现产品销售利润28.24亿元。

我国的汽车产业年增幅超过20%,且连续三年汽车产销位居世界第一,但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中销售额配件占37%,制造业占43%,零售业占8%,服务业占12%,制造业的比重偏大而服务的比重过小。汽车产业和汽车保有量的强势增长,为我国汽车维修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统计数据表明,目前美国汽车保有量为2.1亿辆,而汽车后市场规模高达1860亿美元,而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则刚刚突破1亿辆,汽车后市场销售额还不足5000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后市场销售额将突破2000亿美元,与美国持平,同时,我国汽车维修市场销售额也将超过1200亿元。

2011-2015年汽车维修市场销售收入预计图(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市场运行状况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汽车行业研究员刘瑞柏指出,到2020年左右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就将达到2亿辆的规模,届时每年更新量就高达1500万辆左右,加上每年约500万辆的出口量,届时汽车年产量仍将保持2000万辆的规模,届时我国汽车维修市场将迎来爆炸式增长。

随着汽车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品种和类型越来越多,汽车新技术、新结构也层出不穷,这就给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设备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汽车维修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更新普遍较慢、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专业人才不足,这也将制约着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汽车业的发展及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庞大的后汽车市场也吸引了众多跨国零部件配套商进入中国市场,为国内汽车维修市场带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也不断抢食着国内企业的蛋糕。

博世就曾宣布在中国建设1000家汽车维修店,到2013年汽车维修店的数量达到1500家。截至2010年,博世在中国拥有50家企业和超过26000名雇员,合并销售额达到373亿人民币;而3M在中国则将其8000种汽车售后产品覆盖到700家特约美容店、6000家汽车维修厂和4S销售中心中。

汽车维修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也指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扶持行业发展。

交通部在《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中提出,鼓励机动车维修企业实行集约化、专业化、连锁经营,促进机动车维修业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鼓励推广应用机动车维修环保、节能、不解体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救援、维修服务网络化建设,提高机动车维修行业整体素质,满足社会需要。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官营铜
资深产业观察员
861815
关注
221
文章
373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