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市场竞争升级 看中西餐企如何对决
我国历来有“名以食为天”的传统。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一直在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快餐业在2011年保持了快速增长。
在中国快餐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西式快餐市场的竞争硝烟四起。
回顾2011年,西式快餐在我国餐饮市场上的扩张已经从店面扩张步入了本土化策略,因此,面对西式快餐的不断扩张,中式餐饮企业不断开展“自救运动”,这主要也体现在中西式快餐的竞争上。
中西式快餐在推新品的同时,对于国内市场的竞争上,可谓精彩纷呈,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先是进行本土化的产品及服务的扩张,而后更是启动特许加盟,以期通过增加门店数达到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
反观中式快餐,在市场拓展上,一茶一坐、味千中国等中式快餐店先后启动百店、千店计划;在产品竞争中,真功夫推行“中国味道计划”,乡村基则筹建中央厨房,开始竞夺早餐市场;在产品服务上,真功夫、乡村基等先后启动送餐服务,同时,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订餐更是发展成一种新的服务方式。
在中西式快餐市场的竞争中,更多的体现在同一地区市场份额的竞夺上。以扬州市文昌商圈为例,肯德基已经在该地区形成了“百米三店”的格局,扎堆开店隐隐昭显了肯德基新的一年中扩大市场份额的势头,而该市能与肯德基、麦当劳抗衡的宝宝熊和外婆家两个中式快餐店也通过了新品研发开始了市场份额的竞夺。随着文昌商圈逐步成为苏中苏北地区的龙头商圈,快餐将成文昌商圈的餐饮消费主流。
尽管中西式快餐竞争激烈,但从快餐的本意出发,具有随点随拿特性的西式快餐相比于必须堂食的中式快餐无疑更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未来的文昌商圈内,中式快餐将成不断收缩的态势,而西式快餐或成主流。
进入冬季后,中西式快餐在新品研发上“大打出手”,中西快餐店都在“贺岁”上做足文章。
日前,麦当劳餐厅推出了新年贺岁美食“心年心意堡”,肯德基则开展新年网上订餐优惠活动。比起西餐的“概念性贺岁”,中式快餐则推出了一系列适季的新品,主打“驱寒牌”来应战,如扬州本土中式快餐宝宝熊当季推出的则是铁板饭系列,主要是为了实现较长时间的保温,以稳定客流。
此外,中西式快餐的竞争还表现在店面地段争夺上。以扬州文昌商圈为例,自1995年进军扬州市场后,肯德基不断加速布点。2011年12月紫藤园店开业,2012年元旦文昌广场店开业,一个月内连开了两家门店,与原来的金鹰店形成“百米三店”格局。据了解,如此密集布点,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肯德基还基本没有过如此动作。虽然是扎堆开店,但去肯德基就餐依然需要排队,当地的金鹰店更是一座难求。与之相比的中式快餐宝宝熊则表示,企业将在未来几年内收缩在市中心的店面,转向社区化经营。由此可见,在寒流侵袭的冬季,中西式快餐之间的竞争并未“降温”。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餐饮行业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连锁餐饮企业的营业额中,连锁快餐企业营业额占比超60%,2011年餐饮业营业额中,快餐业总体比重或将占据1/3以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城市化提速,都将有力促进快餐业的发展,2012年,快餐连锁加盟模式、标准化运作提速等将成为快餐企业竞争新的发展点。
“十二五”期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下,我国的餐饮业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全国餐饮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3)》提出,到2013年,全国餐饮业将保持年均18%的增长速度,零售额达到3.3万亿元,并大力培育出地方特色突出、文化氛围浓烈、社会影响力大、年营业额10亿元以上的品牌餐饮企业集团100家。快餐业作为餐饮业的主要力量之一,将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商业前景如此巨大的背景下,具有本土化优势的中式快餐业与具有品牌、经营策略、标准化运作等优势的西式快餐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