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2018年体育用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化体育用品将兴起【组图】

分享到:
20 穆晓菲 • 2019-04-09 15:00:01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0720G0

本土企业竞争实力有待提升

体育用品行业产品主要有球类、专项运动器材及配件制造、训练健身器材、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以及其他体育用品,具体产品如下。

图表1:体育用品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目前,在球类产品市场中,国际球类品牌在中国球类市场占据强有力地位,只有少数国内品牌能够跻身前十大品牌位置。例如,篮球前三大品牌分别是斯伯丁、威尔胜、耐克,足球前三大品牌为阿迪达斯、耐克、世达。不过在乒乓球市场上,由于我国是乒乓球体坛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国产乒乓球品牌影响力较大。

图表2:中国主要球类产品市场前十大品牌

在专项运动器材及配件制造中,以竞争体育器材为例,泰山体育产业集团一家独大,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创立于1978年,现已成为国际与国内知名品牌,产品涵盖体育器材、人造草坪、碳纤维自行车、多功能运动垫、冰雪运动装备、体育工程及“互联网+”智能健身等多个领域,并服务过3届青奥会、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6届亚运会及1000多次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

在训练健身器材市场中,由于我国健身器材行业起步较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到2017年还仅有301家,而且产品技术水平、附加值较低,缺少品牌影响力及有效的营销网络。目前,爱康(ICONHealth&Fitness)、诺德士(Nautilus)、力健(LifeFitness)、必确(Precor)、泰诺健(Technogym)、乔山等全球知名品牌占据着国内市场。

图表3:2011-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健身器材制造企业数量(单位:家)

在运动防护用具制造市场中,由于作为附带的商品,企业重视程度有限,加上产品多且杂,市场竞争较为混乱,知名度较高的有LP、迈克达威、狮普高、润扬、捷士勃、强力等。

在其他体育用品市场中,以钓具用品为例,国内钓具用品市场竞争可分为四大阵营,即国外进口品牌、国内领先品牌、区域强势品牌及区域中小杂牌。其中,国外进口品牌占据着10%的高端市场,国内领先品牌占据着20%的中高端市场,区域强势品牌占据着30%的中端市场,区域中小杂牌共同占据着40%的中低端市场。

图表4:中国钓具用品市场竞争格局

智能化产品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首先,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引导下,体育用品行业将有望实现快速发展。初步估算,2018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613亿元,同比增长10.07%,到2022年体育用品行业收入规模将进一步突破2000亿元。

图表5:2012-2018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长(单位:亿元,%)

其次,未来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结合科技的力量不断升级运动体验,例如智能可穿戴、智能足球、智能鞋、智能跑步机、智能健身器材等装备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第三,随着中国GDP规模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小城镇建设的速度加快,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水平接近甚至超过二三线城市,它们成为体育用品行业未来发展市场的必争之地。

第四,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网络渠道对体育用品生产商或零售商的重要性日益体现,而网络渠道与传统渠道的冲突也开始显现。为提升整体销售业绩,体育用品企业应加强综合渠道建设,整合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对消费者进行立体营销。

最后,中国经济已进入微利时代,竞争加剧导致利润不断下降,集约化经营是体育用品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因此,体育用品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打破所有制、区域、行业等方面的限制,鼓励强强联合,并通过投资、控股兼并等方式,使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在重组过程中向着优势企业和地区流动集中,最后形成若干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龙头企业。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2024-2029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4-2029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体育用品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体育用品行业未来...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23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穆晓菲
前瞻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7778329
关注
698
文章
236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