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亚太地区最具潜力【组图】
全球商业遥感卫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商业遥感卫星进入技术全面更新和产业化发展时期。到2017年,全球遥感卫星市场业务收入规模已达到22亿美元。而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8年全球遥感卫星市场业务收入约为24亿美元。
在规模不断扩大下,为抢占更多份额,全球各国自2000年左右开始竞相发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导致全球遥感卫星数量大幅增加。根据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UCS)数据,截至2018年4月,全球遥感卫星数量达到684颗,较2017年末增加了64颗。
目前,发达地区仍是全球遥感市场主体,以北美和欧洲最为突出,合计占比达65%以上。美国遥感卫星发展相对成熟,拥有全球最多的在轨遥感卫星数量,占全球遥感卫星数量的30%左右;欧洲商业遥感卫星在技术能力、安全环境、产业结构等方面和美国的差距最小,产业环境相对成熟。
亚太地区是最具潜力的市场,历史数据显示其市场占比一直在20%左右,在日本、中国和印度大力发展民用遥感卫星的背景下,该地区市场占比有可能有所上升。日本遥感能力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系统水平向美、欧看齐,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探测观测体系,2017年共发射3次遥感卫星。
我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市场规模较小,产业链尚不成熟,商业遥感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不过,随着遥感应用商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相关行业发展迅猛。根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发布数据,2017年,中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为19颗。
印度遥感卫星的发展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缩短研发周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该领域的领先国家,并逐步建立了多种分辨率相结合的遥感卫星体系。目前,印度已拥有世界最大的遥感卫星群,在轨运行的遥感卫星达11颗。
相比北美、欧洲、亚太地区,非洲、中东、拉美的市场占比一直较小,其中拉美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综合来看,全球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区域市场处于渐变状态。
全球商业遥感卫星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首先,得益于商业用户推动,全球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将持续快速发展。长期以来,政府和军方通过大额数据采购合同,扶持商业遥感公司的发展,政府和军方收入占各大公司收入60%左右。但随着商业市场需求释放,商业用户订单或将成为推动卫星制造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商业市场需求推动了遥感技术的进步,加速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将成全球遥感卫星行业重要趋势之一。例如遥感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融合,促使天地一体化发展,商业遥感与信息产业的融合进一步加剧。
最后,新的经营理念、融资手段和管控模式,降低了商业遥感的进入门槛,提高了私营企业与资本参与遥感的热情。未来,新兴的商业遥感公司利用多种渠道拓展投融资模式,在传统市场外开拓出新的市场模式。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商业遥感卫星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商业遥感...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