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2018年热电联产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前景分析 装机规模大增【组图】

分享到:
20 李一凡 • 2019-01-28 11:10:47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2813G1

装机规模或超4亿千瓦

集中供热与分户供热相比,具有节约燃料、减轻大气污染、节省用地、供热质量高、低噪音、少扰民、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故障率低等优势。我国城市集中供热始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改革开放推动下,城市集中供热迎来迅猛发展。

近年来,受基建投资力度加大、城镇化加速、供热需求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供热面积和供热量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集中供热面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到2017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已达到83.09亿平方米,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8年集中供热面积预计在89.47亿平方米。

图表1:2008-2018年中国集中供热面积及增长(单位:亿平方米,%)

供热量来看,2008-2017年,我国城市蒸汽供热总量呈波动变化。2016年,城市蒸汽供热总量为41501万吉焦,为近年来最低水平;2017年,城市蒸汽供热总量再度回升至57985万吉焦,2018年预计达50221万吉焦。

图表2:2008-2018年中国城市蒸汽供热总量(单位:万吉焦)

相比之下,2008年以来,城市热水集中供热总量则逐渐增长。2016年,全国城市热水供热总量达到318043万吉焦,创历史新高;2017年,城市热水供热总量仍维持在30000万吉焦以上。

 图表3:2008-2018年中国城市热水供热总量(单位:万吉焦)

在城市集中供热中,热电联产承担着重要角色。在20世纪50年代的集中供热起步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156个建设项目中,就包括北京、哈尔滨、西安、吉林等城市的热电厂建设项目。当时的热电厂以工业生产用蒸汽为主要负荷,建筑采暖负荷很小,由于工业热负荷误差较大,热电厂投产后热负荷长时间上不来,致使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进入70年代,热电厂建设开始增加,但也以工厂企业自备热电厂为主,仅满足本厂生产用蒸汽和建筑采暖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城市集中供热行业快速壮大,热电联产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86年,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充分肯定了热电联产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确定了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大方向。

在政策推动下,热电联产迎来一轮建设热潮,目前热电联产机组承担了城市热水采暖供热量的30%,城市工业用汽约83%。从装机规模来看,2009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约为1.45亿千瓦,到2016年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已达3.56亿千瓦,2018年或达到4.3亿千瓦。

图表4:2009-2018年中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单位:亿千瓦)

行业发展前景依旧广阔

虽然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已有很大突破,但从中长期看,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未来的工业和居民采暖热力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这意味着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有效促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为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积极的贡献。

此外,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还可进一步考虑采用热电联产替代目前既有的工业供热和居民采暖供热的部分小锅炉。如果把当前30%的既有工业锅炉和20%的既有采暖锅炉改造为热电联产供热方式,热电联产行业市场空间将得以进一步拓宽。

总的来说,热电联产是一项综合利用能源的技术,在发电的同时,有效利用汽化潜热进行供热,总热效率可达90%以上,环境污染少。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言,热电联产是最合适的集中供热方式,未来发展前景仍广阔。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热电联产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2024-2029年中国热电联产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4-2029年中国热电联产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热电联产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热电联产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热电联产行业未来...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22 q1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李一凡
前瞻产业研究员、 分析师
713825
关注
179
文章
21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