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探索长生生物销售费用不得不说的故事
自长生生物被踢爆疫苗造假以来,已过去一月有余,期间舆情沸腾,国家药监局及时公布检测结果、不合格疫苗被处理、长生生物涉事高管也被刑拘追责。
同时在这场舆论迷雾中,长生生物耗费极高、较上年有大幅增长的销售费用进入了舆民的视野,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以及讨论。
不合理之处在于,2017年长生生物的营业收入、销售费用都较上年有大幅增长,同时从销售费用对营业收入的消耗看,2017年销售费用对营业收入占比为37.53%,较2016年上升近15个百分点。
那么,异常增长的数据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推广服务费、会议费极大增长,导致销售费用增长异常
从长生生物2016-2017销售费用明细表可知,2017年较2016年有明显增长的有两个子版块——推广服务费以及会议费。其中推广服务费为4.42亿元,较上期增长2.41亿,会议费为7281.08万,较上期增长7040万,两项费用加和较上期增长3.11亿元。
同时可以看到,2017年,长生生物销售费用为5.83亿元,较上期增长3.52亿元,可以看到,仅推广费以及会议费的增长就占据了总销售费用增长的88.36%,故而可以判定,是推广服务费、会议费的极大增长,导致了销售费用增长异常。
2016年管理新规颁布,疫苗经销商向经营推广商转变的瞒天过海
揭秘推广费、会议费的增长原因前,我们先从政策角度探讨问题。
2016年自山东疫苗事件后,国内对疫苗的监管更趋严格,国家对疫苗企业实行“一票制”,即过滤层层经销环节,要求企业直接对接疾控中心,只能开一张增值税发票。
所以,在2016年国家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后,按道理来讲,疫苗经销商的销售资质被取消,这一传统职业也应顺势从医药行业消失。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群人有了新身份,叫“经营推广商”,而长生生物销售费用中的推广服务费,则包含了他们的利益。
在一票制前,长生疫苗可以80元一针出厂,后续则由经销商各显神通,一层二层最终以200元一针进入终端疾控中心。
而在一票制后,各级推广商推广动作依旧,但因只能开一张增值税发票,企业直接对接疾控中心,故企业一针以200元确认收入,但120元的渠道费用,则需要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流回。
按照“一票制”后的会计处理流程,可以预见在2017年,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颁布后,公司的营业收入、销售费用、以及其他应付款都会大幅上升,而长生生物2016-2017年年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猜想。
2017年,长生生物的营业收入、销售费用以及其他应付款均呈现了大幅的增长,且2016-2017年长生生物销售费用增加值为3.52亿元,而2017年的其他应付款则为3.74亿元,数值之接近,也让人心生疑窦。
疾控中心“创收压力大” 疫苗选择风险大
本次长生生物涉事的疫苗为狂犬疫苗以及百白破疫苗,均为第二类疫苗。根据规定,第二疫苗是由各疾控中心分散采购和自主定价,实行市场化。
故而各地疾控机构承担这疫苗采购和接种的职能,但不能忽视的因素是,预算制约困境已经成为了各大疾控中心的常态。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卫生防疫经费由预算全额保障,但在1986年卫生防疫体系改革后,财政对各大疾控中心的拨款大幅减少,故而为了缓解疾控中心人员工资以及工作经费短缺困境,卫生部、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则于1988年联合发布《全国卫生防疫防治机构收费暂行办法的通知》,允许防疫机构依靠体检、灭鼠、杀虫、检验以及接种等有偿服务自筹经费。
所以,此种情形下,疾控中心的创收压力极大。同时,疾控中心虽可利用接种等服务自筹经费,但疾控中心的定价,也将受到国家监督。所以,在接种定价一定的情形下,疫苗的成本越低,则疾控中心创收越大。
所以,在自筹经费的体制下,疾控中心是有采购低价疫苗的倾向的,故而也给了低价、不合格疫苗广阔的生产空间。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生物疫苗企业,有部分销售费用,也是疾控中心的关系通关费用。
多家生物疫苗公司销售费用对比 销售潜规则恐非一家玩转
在对比多家生物疫苗生产企业的2017年的销售费用后,发现其6家疫苗生产企业销售费用均较上年有大幅增长。所以,玩转消费潜规则的,恐怕并非只有长生生物一家企业。国内疫苗生产、销售流动的管控,实在任重道远。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疫苗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疫苗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疫苗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疫苗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