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电影火热助推动漫产业投资 动漫产业链价值点分析
2015年动漫电影票房高速增长,票房占比超过10.6%,国产动漫电影首次超过美国引进动漫电影,并诞生了《大圣归来》等优质非低幼动漫电影。2016年延续动漫电影高速增长趋势,在《功夫熊猫3》《熊出没之熊心归来》等优质影片带动下,1月份动画电影累计票房8.3亿元,占比21%。在6月份迪斯尼开园催化及全年《海底总动员2》《火影忍者》等知名IP背景下动漫电影的供应不断的背景下,2016年动漫板块或迎来整体投资机会,
前不久,合一集团(优酷土豆)宣布推出动漫“创计划”,通过“创作、创收、创导”实现产业规划,全面布局动漫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优酷土豆BG联席总裁杨伟东宣布,未来每年将投入5亿元,支持动漫产业持续性地孵化国产动漫的精品内容。目前二次元和网生原创动漫渐成热潮,然而碍于国内动画产能还是十分有限,导致整体品质并不尽如人意,即使最优秀的超级IP,都无法满足动漫迷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另外国内对整个动漫产业链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国外动漫产业链的开发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些的地方。
一、动漫产业链价值点分布情况
动漫产业链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以电影电视传播为拉动效应——带动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演出-播出-销售”的营销行为。结合动漫产业层级分布来看,动漫产业价值链核心价值分布在动漫核心内容及衍生品开发上面。
图表1:动漫产业层级示意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动漫产业链盈利模式分析
1、产业链盈利模式
(1)动漫产业化
“动漫产业化”盈利模式是指以动漫创意内容为核心,通过动漫内容策划与制作形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动漫品牌形象,并运用成熟的商业手段或利用外界资源开展版权交易和衍生品的形象授权等的发展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主要以迪斯尼、吉卜力为代表。这种产业模式其动漫形象艺术水准往往较高,形成的品牌往往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例如,迪斯尼的米老鼠、睡美人等等)。但其缺点是前期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品牌形成周期较长、回报周期长、风险高。
(2)产业动漫化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产业文化化”盈利模式是指以市场化为核心,产业化为导向,通过动漫内容策划、制作与衍生品的设计和开发相互紧密结合,开展动漫内容创作与产业运营一体化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动漫品牌形象为支撑推动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推广,并运用产业的盈利反哺动漫内容的制作形式。该模式的典型代表为美国的孩之宝。其优点是:投资小,可以从下游的产品迅速回收成本;风险小,下游产品也是检验动漫形象可行性的有效方式。缺点是,这种模式的动漫作品往往流于低制作的广告,影响作品整体艺术水平的提高。
(3)两种盈利模式的比较
两种盈利模式示意图如下。从特点上看,采取文化产业化模式的企业收入来源以版权和形象授权收入为主,衍生品收入为辅;而采取产业文化化模式的企业收入来源以衍生品收入为主,品牌授权和版权收入为辅。
图表2:“动漫产业化”与“产业动漫化”模式示意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3:两种盈利模式的特点
注:上表收入来源为概要划分方式,每个公司因实际情况不同其收入比重会有所差异。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产业链各环节盈利模式
(1)漫画、动画创作与生产环节
在漫画、动画制作与生产环节,其盈利来源主要依靠漫画版权,或动画播映版权创造收入,部分收入可以来自于动画中的植入广告。
(2)动漫影视与播放环节
动漫影视与播放环节,主要依靠票房收入和播放或称当中广告盈利。
(3)图文、音像产品市场投放环节
全媒体出版时代,版权运营成为整个数字出版的核心,因此,在图文、音像产品投放市场环节,除了图文、影像产品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也是良好的盈利来源。
(4)动漫衍生品运营环节
动漫衍生品运营环节可以通过自己进行衍生品开发产生收入或者通过动漫形象授权的方式收取权力费作为利润来源。
图表4:动漫产业各环节赢利点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