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首获牌照 网友:全国出租车应该大罢工
2015年10月8日下午,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国内首张专车平台的资质许可证,意味着互联网专车正式得到了官方认可。对于中国的移动出行业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然后消息一出,马上就有网友表示“全国出租车应该大罢工,太欺负人了!”“我们规规矩矩买证运营,凭什么他们就无证运营”,义愤填膺之情溢于言表,那么事实真相到底怎样呢?
“专车新规”:可能对现有专车市场造成毁灭性打击
此前,外界流传上海即将出台“专车新规”,并可能对现有专车市场造成毁灭性打击。其主要条款有:车辆需变更为营运的预约出租汽车,营运车辆需要牌照资质,报废规定由60万公里报废里程变为8年;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驾驶员要求全职;从行政上把专车数量纳入审批序列;营运价格要至少比出租车高50%。
这些民间传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网民对从严管理专车甚至打击专车市场的心里预期,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部分司机看到上海市交通委的监管新规出来后情绪波动也相对较大,甚至产生应该罢工的想法。那么相对宽松许多的上海新规是如何规定呢?
图表1:有新浪网友对于上海“专车新规”的评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上海模式”:私家车符合条件的可以接入专车平台
约租车“上海模式”允许符合相应条件的车辆接入网络约租车平台,并将车辆的准入等日常监管交由平台方负责,类似于由淘宝负责淘宝卖家的管理。不同的是,对于滴滴快的,这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如果专车出现不合规等问题,平台方有连带责任。而对此前外界盛传的“专车新政”规定的“私家车禁止接入平台、8年报废”等严苛要求,“上海模式”目前并没有强制规定。
而对于准入车辆,滴滴快的已公开的标准包括:司机方面,约租车公司对其年龄、驾龄、过往驾驶记录等设置明确的准入条件,建立培训制度;服务方面,约租车公司对接入平台的车辆和司机进行严格的安全核查,建立健全服务规范,设置乘客投诉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图表2:滴滴快递获得专车“牌照”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同时,滴滴快的还在车辆保险上作了创新:在专车运营当中所有可能的风险都有一个方案,比如说车子如果发生了损坏谁来承担,车子撞了,第三方责任险在哪里,有很多的考虑,并不是用原来运营的险,也不是私家车的保险。平台将统一购买营运性的交通事故强制责任险和第三方承运人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和乘客意外伤害险,每车最多能提供600万元的保额。此外,滴滴快的方面表示,还将尽快给符合条件的车辆和司机颁发相应资质。
前瞻观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租车O2O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目前这个“上海模式”是滴滴快的和上海交通主管部门共同组建工作小组制定出的专车试点方案。从(今年)5月开始,一直到9月16日,颁发了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张专车合法化的牌照。
在制定专车新规的过程中,上海交通主管部门具体关心的是:是否依法合规;有没有市场需求;乘客安全是不是有保障;公平问题,专车市场定位和传统出租一定要错位竞争,和谐发展。因此市交通委会打击低价的专车服务,同时也要求运营约租车平台必须有投诉平台,才能给牌照。此次颁证也意味着其它平台就“不合法”了,但主管部门会给出一段规范的时间,类似Uber等竞争对手也有可能在不久之后获得专车牌照。
如果严格按照上海市交通委的规定,平台数据库需接入监管平台,注册服务器应设置在中国内地等,提供专车服务的车辆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营运证,司机也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从业资格上岗证。那么这和现在的出租车管理就没有区别,符合标准的私家车运营并没有要求改变车辆的性质,这也是鼓励保护创新的一个举措,是大的方向原则。随着专车管理的逐步规范,所谓的低价冲击和争抢客源的观点也将越来越缺少根据,而消费者也可以在安全和其它权益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自由选择专车或者传统出租车,百姓的出行也将更加便捷高效。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