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法治
2012年12月4日,中央电视台评选出了CCTV 2012年度法治人物。不可否认这是一群人格高尚的人,不愧为优秀国民的骄傲、代表。但是跟我们的法治化进程有什么关系呢?中央电视台的此等评选至少代表了一种声音,代表了某种人的价值取向。从中也能看出,要推进中国的法治化到底有多难。难,已经不是秘密,关键是非常难!
依法治国是我国国策,国策被束之高阁,于是就有“重庆模式”的闹剧。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提出了法治化治理国家与社会的思路了,但是长时间以来,我们都陷入了“法制”的陷阱,有法律的制度,但是没有依法律治国的执行力。
由此,我们能很好地解释现在国内的腐败与富人移民的现象了。
只有法制没有法治的社会,腐败的成本太低,往往可以通过行政的力量化险为夷,特别是在舆论被垄断的情形下更是如此,信息的传播只有一条通道。无法治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官员带“病”提拔了。原来的信访制度设计想部分地解决冤情难申的现象,但是劳教制度给信访制度画上了休止符。幸好有了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影响力可以迅速扩大,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垄断,成为监督的腐败的重要渠道。
没有法治化的环境,也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可能现在还看不出来,但是从富人移民的现象就能看出一二。人家为什么移民啊?法治不彰,没有安全感,这应该是移民的最直接动因吧。重庆的黑打着实让很多人至今心有余悸,特别是一些有钱人。因此,如果在改革三十多年后,我们如果不能给先富起来的人足够的保护,出走是迟早的事。富人的出走必然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中国经济的转型。试想,没有企业家的持续投资与投入,中国经济可能转型升级吗?
无论是从现实的反腐败还是从将来的经济发展来说,法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没有法治,反腐只是一句空话。没有法治,富人必惶恐不安,百姓民不聊生。期待法治,任何时期都没有这个时期显得迫切。过去穷的叮当响的时候,大家都是为了一顿饱饭劳苦奔波,法治基本被淡忘!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人们发家致富的迫切需求忽视了法治需求,经济快速发展掩盖了法治缺失暴露的问题。
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人们已经开始走向更加富裕的道路,法治的社会成为国民共同的追求,法治化才能使国民更有安全感。法治化的进步,远远比“新36条”更有威力,当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切切实实保护的时候,老百姓才敢踏踏实实地投资,这不比更多的“新36条”更管用吗?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