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遭“农残”袭击 农药制剂产业亟需升级
近日,张裕红酒“农残”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上周,《证券市场周刊》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该,刊将三家国内葡萄酒上市公司的十款葡萄酒送交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后,各款葡萄酒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其中,张裕葡萄酒残留值超过另两家。令人担心的是,多菌灵有导致肝癌的风险。
次日,张裕A股大跌9.83%,创出2年新低,B股跌停。公司迅速发布澄清公告,指多菌灵及甲霜灵为低毒杀菌剂,在全球广泛用于水果、蔬菜类农产品,有关农药残留分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及最严格的欧盟标准,不会影响人体健康。昨日该股回升,最新报56.38元人民币,涨2.08%。
“对于农产品来说,为保证品质和产量,喷晒农药是必不可缺的。食物中残留农药实属正常,只要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这是国际公认的。”前瞻产业研究院农药制剂行业研究员朱茜表示,选择合适的农药制剂可以有效的降低环境污染和其在农产品、土壤、水、大气中的残留量,国内“农残”事件的不断涌现将有效的促进我国农药制剂的产业升级。
虫害严重促农药需求 环保型制剂成发展方向
病、虫、草害对农作物危害巨大,农药的广泛施用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解决粮食危机的重要出路。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世界粮食生产因虫害年损失14%,因病害损失10%,因草害损失11%,因鼠害损失20%。农药已经成为确保现代农业高产丰收必不可少的重要农资之一。
作物不使用农药导致的减产率(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农药制剂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受境外虫源迁入量大,降水频繁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虫害总体呈中高发态势,成为触发农药行业景气上行的有力契机。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今年我国水稻重大病虫已累计发生3.5亿亩次,同比增加21%。长江流域以南大部稻区呈大发生态势,湖南,贵州,四川等部分稻区为近20年来最重年份,农药市场需求旺盛。
目前,我国市面上的农药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但由于农药本身就是有毒物质,其在防除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同时也对环境和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农药的原药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根据农药活性成分的物性和不同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农药制剂剂型,以便使用。
前瞻产业研究院农药制剂行业研究员朱茜指出, “一个好的、合适的农药制剂不仅防治效果突出,同时还能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并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如功能化的农药制剂主要是改善农药制剂在使用时的润湿、附着、渗透性等特性,使得农药的生物活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药效,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水性制剂包括水乳剂、微乳剂、水悬浮、水剂等以水为缓释剂的农药制剂,它节省了有机溶剂,避免了有毒有机溶剂的污染;复配制剂是利用不同原药进行复配,以达到增效和扩大防治范围的目的,减少农药用量和使用次数,达到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
随着农药制剂环保优势趋显,越来越多的原药企业延伸产业链,制剂企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农业行业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国内农药制剂行业总产值占农药行业的比重从2006年31.44%上升至2009年的38.84%,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2010-2011年这一比重持续下滑,分别为32.47%和26.24%。
“农药制剂属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袁隆华表示,当前,国内农药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行业应加快技术进步与创新,完善农药制剂创制体系。
为了帮助制剂行业转型升级,早在2009年,工信部就已停止发放新的乳油产品生产批准证书。今年3月出台的《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限期分批淘汰和禁用22种高毒农药;淘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落后农药产品和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大力推动农药剂型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方向发展;严格控制含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有害溶剂和助剂的使用,开发和推广水基化等剂型等。以保证到2015年,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占总产量的50%以上,高毒、高残留品种的产量由5%降至3%以下。
制剂加工势在必行 当龙头企业还得靠渠道
虽然发展农药制剂已成为业界共识,但长期以来,我国制剂企业普遍存在工厂整体设计不合理、设备简陋、工程化和连续化生产水平低、跑冒滴漏严重、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制剂行业市场集中度低,农药制剂生产企业约有1800多家,其中只有少数企业在个别产品的生产中实现了连续化、自动化,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工艺参数集中显示、就地或手动遥控。制剂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产品具有多样性,由于不可能一个产品配一套专用设备生产。因此,要实现产品的更迭,生产工艺设计就显得十分关键,不过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还缺乏值得推广的经验。
与此同时,与国内外农药企业大力开发新剂型,以期在减少用药量、延长农药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不同,国内企业的竞争仍停留在低层面,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准入门槛低。
上述现象也导致了我国农药制剂构成的不够科学,多为低端产品。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药制剂消费构成中,受限的乳油剂型仍占4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消耗30万~40万吨甲苯、二甲苯等轻芳烃类有机溶剂,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值得欣喜的是,我国也正在逐步限制芳烃类助剂和其他安全性较差助剂的使用,并进行农药制剂产品的综合性安全评价。对于农药制剂企业来说,必须通过技术创新,认真解决当前生产实际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要加大开发新产品、高端产品的力度,着眼于未来,促使农药制剂的发展与资源及环境相协调。
前瞻产业研究院农药制剂行业研究员朱茜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作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明显减少,而蔬菜、果树、花卉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农药制剂应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量开发和生产适用于各种经济作物防治病、虫、草害的优质产品。
此外,为了降低大量挥发性苯类有机溶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国家正在大力削减以芳烃为溶剂的乳油产品,鼓励开发环保型的替代产品和替代溶剂,国内农药制剂企业应往这个方向努力。目前,以环保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取代和减少芳烃类化合物来改进配方,利用最新技术研究开发新型制剂,已成为农药制剂企业关注的重点。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农药制剂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农药制剂行业正处在从无序竞争向有序竞争过度的初期阶段。由于制剂企业的生产技术主要是复配技术,相对原药技术开发难度较小,产能规模扩张速度更快,龙头企业的成长性更强。
2012年2月,工信部发布《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方式组建大型农药企业集团,大幅度减少农药生产企业数量,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大规模、多品种的农药生产企业集团。
从国际农药产业发展规律看,行业利润正在由原药制造向制剂加工和渠道销售转移,控制销售渠道将越来越成为农药企业竞争的焦点。
目前国内农药制剂产品的流通,一般是从生产厂家经过省、市、县多级经销商,分散至全国各地农村零售店,县级农药经销商及基层乡村零售店主要由个体经营者承包经营,缺乏足够的技术和推广能力。多数农药制剂企业受资金、人力、技术、产品等限制,难以在基层为农户直接提供有效服务,少数具备实力的农药制剂企业,将产品直接供应到县级基层经销商,通过降低渠道成本,贴近农户服务,提升农药商品流通的有效性。
前瞻产业研究院农药制剂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国内农药企业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化工产品制造商的水平,改变赢利模式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与发达国家农药企业所面对的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不同,国内农药企业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以单一经营规模小、农药使用知识缺乏、价格承受能力弱的小规模农户为主要销售对象。因此,创建低成本销售渠道、提供配套售后服务和培育品牌忠诚度可能成为未来国内农药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