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态势明显

分享到:
20 刘瑞柏 • 2012-08-10 09:37:43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925G0

物流园区是为满足货物转运、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等物流需求,依托区位交通条件,与城市综合功能和产业体系相配套的公共性物流基础设施群,是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企业集聚、经营集约的物流功能集聚区。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于2012年对全国物流园区(基地)的第三次调查显示,入选《2012年度中国物流园区(基地)名录》的各类物流园区共计754家。对比2006年的207家,增长264%;与2008年的475家相比,增长58.7%。

在全国754家物流园区中,运营的348家,占46%;在建的241家,占32%;规划的165家,占22%。与2008年对比发现,规划状态的物流园区占比由原来的28.2%下降至22%,在建状态的占比由原来的46%下降至32%,而运营状态的占比由原来的26%上升至46%。

2008与2012年全国物流园区建设状态对比(单位:家)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物流园区作为联系产业上下游的纽带,是各项物流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通过产业的空间集聚、资源的有效整合、业务的流程优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提高土地集约化使用,减轻道路、环境和能源的压力,加强物流市场管理,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前瞻产业研究院物流园区研究小组指出,物流园区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具有明显的关联性。从地域来看,内陆地区物流园区的发展还处于初创期,表现出明显的土地招商特征,收入主要来源于库房/货场租金、办公楼租金等。而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已经进入发展期,表现出明显的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特征。更多收入来源于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等增值服务,具有区域需求旺盛、功能定位明确、服务创新意识强、差异化运营明显的特征。

从全国总体看,库房/货场租金、办公楼租金仍然是目前物流园区的主要收入来源,排在前两位;也有部分园区依靠土地增值、税收优惠、国家扶持资金等。可喜的是,各种增值服务收入已经开始成为园区重要的收入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物流园区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国内物流园区发展转型升级态势明显,呈现出从土地招商的初级阶段向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的发展阶段过渡的趋势。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在园区建设方面开始由初期的规模导向朝着效益导向的阶段转型;一些城市调整了物流园区规划,将规模小、分布散的物流园区重新规划为规模较大的物流园区,通过重组、共建等方式整合总量、优化存量,由粗放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刘瑞柏
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357965
关注
133
文章
354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