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8月2日

东莞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3-07-29 11:14:54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二)重大行动

1、卫生人才培养行动

行动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持平,每万人口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达3-4人以上,每万人口卫生监督人员达1-1.5人以上,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达2人以上。每名乡村医生每年至少接受两次免费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在职在岗中医药专业队伍培训率达30%。全市医师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70%。全市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士队伍建设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三级医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8:1,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二级医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4: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与护士比例达到1:1至1:1.5。

工作重点:以高层次、创新型卫生人才为引领,以实用型、技术型、基层适宜卫生人才培养为重点,重视人文素养、心理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全科医师制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强对全科医生、护士、药师、儿科医师,以及精神卫生、院前急救、卫生应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医院管理和医疗保险管理人员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2、妇幼保健促进行动

行动目标:到2015年,全市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15/10万以下,全面实施妇幼安康工程,妇幼保健网络更加完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工作重点:建立健全市、镇街、社区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加强和规范全市孕产妇急、危、重症和危重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儿的救治与转运网络建设。加强市妇幼保健院(市妇儿医院)和市儿童医院的标准化建设;各医疗保健单位成立妇幼保健科,指定专人负责妇幼保健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妇幼保健室,配备专职妇幼工作人员不少于2-3人,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妇幼保健人员1人,负责落实各项基本妇幼保健工作。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等的学科、人才和服务能力建设。创建妇幼保健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妇幼保健规范化工作机制,加强医疗保健机构项目执行能力,保障阻断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妇幼安康工程、生殖健康、降低孕产妇死亡、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疾病筛查干预等项目的正常开展,全面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3、卫生应急及医疗救援行动

行动目标:到2015年,建立健全卫生应急体系,提高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工作重点: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和应急救治机构建设,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指挥决策高效。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为主,以三级医院和部分镇街卫生机构有资质的实验室为辅,完善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区域性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地区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检验检测、协调处置、联合行动、技术支援与信息互通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基本装备、药物储备库。建立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演练基地。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实现各有侧重、各有重点、相互调用的物资储备和调运机制。加强综合医院急诊科建设,根据卫生部《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和《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三级综合医院和各镇街公立医院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救援能力建设,保证急诊科急救技术队伍、业务用房面积、设施设备、救护车辆等符合要求。

4、健康促进行动

行动目标: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提高全市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到2015年,建立3-5个省级“行动”示范镇街,5-8个市级“行动”示范镇街,30-50个市级“行动”示范单位(社区、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15%,城乡居民吸烟率在现有基础上下降5%以上。

工作重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防病工作重点,实施“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建立全市健康素养监测和干预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开展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尤其是农村和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工作,落实高危人群健康干预措施。组织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积极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专项技术指导方案(减盐、示范食堂、快乐10分钟、无烟环境创建等)2种以上;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技术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人身体活动指南、成人超重肥胖指南、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等)2种以上;抓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试点工程建设。

5、重大疾病防治行动

行动目标:控制重大传染病,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发病率、死亡率。

企查猫

工作重点:制订我市重大疾病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和完善全市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网络体系。控制重大传染病流行,做好一、二级预防,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加强性病、艾滋病防控,继续落实现代结核病防控策略。完善慢性病防控网络,整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打造上下联动、横向协作、优势互补的责任共同体,促进慢性病防治结合。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专病防治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分工负责和分级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和任务。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公益慈善的协同互补作用,统筹协调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政策,有效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8类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