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成绩单公布 60个企业只1家不盈利
2014-01-21 14:48:04 责任编辑:QZ133 来源:前瞻网
华西村新商业版图 以重庆为中心开发矿产资源 以深圳为中心做高科技产业 以湖北为中心开发农产品 华西村三产服务业对华西整个集团的利润贡献率,已经超过六成。中国国家测绘局供图 张叶 制图
今年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转型”和“创新”跻身关键词。要考察这两个主题,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华西村,无疑是绝佳的观察对象,尤其是在“后吴仁宝时代”。
当年,吴仁宝凭借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企业家冒险精神,打造出闻名天下的“中国第一村”。如今老人离去,在传统工业普遍遭遇瓶颈、村内资源已经穷尽的情况下,这个中国新农村的典型往何处去,令人关注。和富有演说魅力的父亲不同,华西村“新掌门”吴协恩较少面对媒体。此次省两会间隙,省人大代表、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接受了扬子晚报记者独家专访。
不变的是成绩
扬子晚报:现在的华西村究竟怎么样?
吴协恩:很不错、超乎预期。
60多个企业,只有1个没盈利
去年3月18日,老书记吴仁宝过世,扬子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华西村民悲伤异常,不少人都有失去主心骨的茫然感。外界更有舆论传出:“天下第一村”的牌子还能扛多久?
支柱产业下滑怎么办?
村内外的人,都将目光聚焦在吴仁宝的第四子、华西村“新书记”吴协恩身上。当时,刚刚失去父亲的吴协恩,公开接受记者采访时,只表达了一个意思:“老书记虽然过世了,但生命不等于呼吸,重在精神延续。”
从这句略显官方的回应可以看出,在吴协恩心中,后吴仁宝时代的华西村,仍会沿用吴仁宝的做法。
然而,当下的社会和50多年前华西刚建村时已不可同日而语,就是和奠定华西基业30多年前比也已天翻地覆。摆在吴协恩面前的各种复杂的情势看起来个个都很棘手——诸如村内自然资源几乎已经穷尽,华西村的支柱产业如钢铁、纺织等利润严重下滑。
第一份成绩单“很不错”
“现在的华西村究竟怎么样?”见到吴协恩之后,扬子晚报记者首先抛出的就是这个问题。
不少人都想知道,后吴仁宝时代的元年,这个天下第一村的成绩单。
“很不错”、“超乎预期”,吴协恩用了两个词回答,“年终盘点,各个企业不仅均完成了预定指标,总体还超了4.03%,集团可用资金26个亿。”
吴协恩介绍,2013年以来,华西的经济形势良好,集团下属60多个企业,除了一家传统企业不盈利外,其余都是盈利的。
他略显自豪地向记者描绘了当下华西集团的商业版图:西部以重庆为中心,北到西藏、新疆,南到云南、贵州,开发矿产资源;南方以深圳为中心,做高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中部以湖北为中心,辐射全国,开发城市建设项目和农产品批发市场……
这些事情看起来和华西村本土没什么关系,却是华西村2013年业绩的最大贡献者:主要利润来自于旅游服务、金融投资、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三产服务业对华西整个集团的利润贡献率,已经超过六成。”吴协恩说。
变化的是观念
吴协恩:(父亲)那一代人真是冒着蹲监狱的风险去改革,现在国家鼓励我们创新。
从偷办投资公司到转型物流
吴仁宝离去之后,“新掌门”吴协恩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堪称优秀。然而,和吴仁宝时代相比,吴协恩手下的华西已经换了“里子”。转型看起来很大胆,所谓金融投资、仓储物流、远洋海工等,对农村人而言“望而生畏”。
当年背着父亲办投资公司
吴协恩的解释是,现在的时代已非父亲当年那个年代。他回想起父亲1969年偷偷摸摸办小五金厂的历史,“那一代人真是冒着蹲监狱的风险去改革,现在国家鼓励我们创新。”
言语间,吴协恩对父亲充满尊敬,但他又肯定地说,“不能用老一辈的方式做现代的事情。”
吴协恩讲起了2005年和父亲的一起“冲突”。当时看上海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于是他决心进入金融行业,但老书记吃不准这个行业能不能赚钱,感觉华西村没这个能力。
吴协恩采用了吴仁宝当年的方法来“对抗”父亲——他悄悄办了个金融投资公司。“我心里是有底的,传统五大行肯定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留下的空间只能是民营资本去填补。”
结果,当年年终盘点,吴仁宝发现集团多了个有几千万利润的企业,吴协恩“负荆请罪”,详述来龙去脉。充满智慧的吴仁宝自然点头同意,“老书记的一大优点就是不固执。”吴协恩说。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