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4月28日

特斯拉“美国模式”频繁水土不服 再迎人事困局

 2014-12-20 16:03:27 责任编辑:吴鸿庚 来源:中国经营报

“美国模式”牵制

事实上,自2013年入华开始,特斯拉(中国)就被总部限定在“照搬美国模式、零市场预算”的框架里,无论是郑顺景团队还是吴碧瑄团队,都在这一框架中难以喘息。吴碧瑄掌管中国业务后,在未能争取到针对中国市场的任何特权后,反而与特斯拉美国总部打起了“太极拳”。

今年“十一”期间,特斯拉突然在淘宝天猫商城开始销售,这让其意向消费者困惑不已。而且这一做法也有悖于美国总部设定的“不设立4S店、不在除自己网站的其他电商平台销售”的原则。短短10天之后,此举就被美国总部叫停。

另一方面,朱晓彤所负责的中国超级充电桩业务,表面上看起来宏伟——在全国17个城市建设34座超级充电桩,但实际上,这一照搬美国的业务却很难在中国市场得到强烈反响。

在美国,超级充电桩更多地建在州与州之间,为的是满足长途驾驶中的续航需求,而在中国,这些超级充电桩却被建在市区内。

相关领域专家表示,这种充电很有可能是高压直流充电,若事实如此,势必对电池寿命构成一定威胁,这可能导致中国消费者不会为这些超级充电桩“买单”。此外,特斯拉在“目的地充电”这一板块并未与任何政府部门合作,而是与民生银行、SOHO中国、银泰集团、中国联通、仁恒置地等企业以及环保人士“分散式”合作,这也不利于其在华稳定而长久的发展。

特斯拉市场部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美国总部的“控制欲”是造成中国业务进展困难的最大困扰,这也使得特斯拉在华出现一系列“病急乱投医”的行为。虽然中国团队已为品牌失控和充电桩建设等问题焦头烂额,但美国总部似乎并不紧张。

前路未知

在得不到美国总部特别支援的情况下,特斯拉不得不面对持续不断的品牌失控与车主维权难题。其团队用一年时间证明了一个道理:在中国市场照搬美国模式,是行不通的。

国泰君安首席分析师张欣对此表示:“由于基础设施的齐备和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再加上一定的营销噱头,使得特斯拉在美国市场运营良好。然而在中国市场,同样的运营模式却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特斯拉的直销模式未来可能会取得成功,但对本身就是新鲜事物的新能源车而言,在华照搬美国模式有些急于求成。”

此外,还有行业人士表示,一直以来特斯拉都遵循“不设广告预算”的理念,这就意味着,与一掷千金的竞争对手相比,特斯拉只有被动曝光的余地,除了做一些小规模的营销活动之外,在近乎“填鸭式”的中国市场营销圈内,特斯拉品牌已危机四伏。

事实上,依照目前的市场大环境,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美国模式的成功并不代表着特斯拉能在全球市场一劳永逸。从产品上看,特斯拉与中国现有的交通和道路情况不甚匹配,而且其作为一种“未来生物”,安全和可靠性方面还存在很多疑点、配套设施还不尽完备,因此,特斯拉暂时只能作为小众车存在,不宜对中国市场“过度开发”;从商业模式上看,一个针对中国市场环境和中国消费者现状的系统化布局待现,毕竟,竭泽而渔,因地制宜才是更好的选择。

毫无疑问,如果上述问题今后还得不到马斯克的妥善解决,特斯拉在中国的“水土不服”症状仍将持续甚至恶化。

背景资料

2013年初,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决定让特斯拉进入中国,团队组建由此开始。特斯拉的第一支团队是曾成功打造宾利(中国)的“郑顺景天团”,彼时的招兵买马几乎浑然天成,但受制于美国总部既定的市场零预算,特斯拉只能靠组织高科技、新能源论坛和各路“名人效应”,来吸引中国消费者的眼球。

随着各种噱头日渐收声,特斯拉开始对美国总部“请愿”,希望能获得针对中国市场环境的投放支援,然而不仅这种请愿未能落地,还迎来了因总部人事变动导致的吴碧瑄“空降”。

企查猫

此后不久,郑顺景离职。吴碧瑄成为唯一掌权者,特斯拉(中国)团队也由此注入大剂量的“苹果基因”,然而团队内部的工作配合却依然不尽流畅,加之美国总部对“美国模式”的盲目迷信,让特斯拉的每个项目都难以推进。时至今日,吴碧瑄已然离职,虽然下一个朝代仍未浮出水面,但几乎可以断言,特斯拉的顽疾已经根深蒂固且解药难觅。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