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5月23日

万达集团王健林驳斥楼市崩盘论背后的别有用心

 2014-02-28 15:07:00 责任编辑:方芳 来源:前瞻网

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很暧昧,或者某些人说的他们穿同一条裤子。你信不信?好吧,废话不多说,直接给证据。笔者从体制内的某个朋友那里听来一个段子:某年年关,县里的财政非常吃紧,上面的资金又迟迟未到,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了,书记很焦虑,正愁无计可施时,县里几个财大气粗的开发商找上门来,谈笑间,豪掷一笔:“钱先拿去花了,等上边的钱下来了,再还我们吧!”

书记乐呵呵地表扬道:你们真不愧是县里的栋梁啊!这不,在书记看起来棘手的“大事”,在开发商那里呵呵一下就解决了。“拿到工资那一刻,我深深的感觉,原来开发商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笔者体制内的朋友如是感慨。

地方政府为什么和开发商走的这么近?因为开发商是财神爷,是书记经常挂在嘴边的“栋梁”。

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如何走到一块,这事还得从分税制说起,让我们把时间拉回20年前。当时怀着满腔改革热血的朱先生初登舞台,摩拳擦掌正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现实却令其异常苦恼:中央财政就快揭不开锅了,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财政用富得流油这样的词来形容也不为过。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窘局?

因为,当时实行的是财政包干制,简单理解就是有点像我们熟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缴一定比例后,财政结余可以自己留着。这个包干制大大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造成了当时肥地方,穷中央的尴尬局面。

然而,对中央来说,财权旁落这可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啊,想想历史上的诸侯割据,立马不寒而栗。就在这个时候,中央果断实施财政制度改革,即延续到现在的分税制改革。分税制的本质就是中央政府和对方政府对财权的划分,中央拿走大头,地方拿小头,说白了就是中央上收了财权。且看是怎么个划分法。

中央税系统: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进口增值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央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中央与地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银行、非银行金融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所得税、资源税,中央税的滞纳金、补税、罚款。

地税系统: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契税,屠宰税,牧业税及其地方附加,地方税的滞纳金、补税、罚款。

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企业所得税与个税,中央60%,地方40%;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97%,地方3%。

中央拿走了大头,地方政府怎么办,这还让不让人活了?中央收走大头固然可恶,但是也不是把地方逼到绝路,还是给地方留了一个缝隙。那就是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归地方。转让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要交5%的营业税;增值收益要交土地增值税,比例不等,增值越多交的越多;房产税(目前只有住房未开增,大家现在讨论的开增房产税就是指针对住房征收的房产税);受让房产缴纳契税;占用城镇土地和耕地交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

企查猫

那么大家是否明白了,在分税制下,房地产行业就是地方政府的救命稻草,只有做大了房地产才能充实财政。只有做大房地产才能在GDP排名中胜出,只有做大了房地产才能得到提拔、升迁。既然房地产行业是摇钱树,地方政府怎么舍得打?打死了地方政府靠什么活?调控只不过是做做样子,以平民愤罢了。

如果将来某一天房地产市场真的萧条了,请你记住,这一定不是政府调控的结果,而是经济规律使然!(作者 安以书)

www.qianzhan.com/indynews/detail/214/140228-5d485f77.html

本文作者:安以书 (前瞻网特约经济学人、观察家)

已有1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评论载入中...

网友评论

1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