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6月11日

大蒜入冷库储存大幕将启 “过山车”行情或终结

 2012-07-09 08:29:16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实话实说,目前的订单并不多,减少了80%左右。”经理孙启文分析,这与前一阵大蒜价格炒得过高有很大关系。“半干蒜收的时候就要2块多,质量好的大蒜最高收到了6块钱一斤,要搁在往年,现在得有一半左右大蒜入库了,今年基本上都还没开始动。”

2004年开始涉足大蒜收储生意的周小伟,也在等待着市场变化的信号。大蒜刚刚收获时,他曾经收购了2000多吨鲜蒜,并以3.85元的价格全部出售,着实小赚了一笔。但做完这一单生意,周小伟就一直“闲”着,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关注最新的市场行情。

“交易市场上每天都有几十个客户在观望,想出手的不少,但就是不认可现在的价格,谁也不敢动,因为前一阵涨得太快。”在周小伟看来,现在市场上交易的主要是外地大蒜,本地蒜还压在蒜农和小蒜贩手里,“二道贩子的卖价硬,他有个底线,价钱不到绝对不卖,蒜农原来都以为能涨到五六块钱,也在观望”。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目前,金乡县及周边地区的大蒜产区拥有3300余座冷库,储存量在220多万吨。金乡县拥有加工企业700余家,其中规模较大的100余家。按照测算,如果所有的收储加工能力全部启用,消化现有的大蒜存量并没有太大问题。

金乡县大蒜产业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桂华认为,大蒜产业链条中的储存商具有买家和卖家的双重身份,对于大蒜价格波动影响举足轻重。“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不收储,价格就低,他们收储,价格就高。”

“现在正是短兵相接的时候,顶多再过十来天价格走势就该见分晓了,整个交易量也要上来了,因为入库有时间限制,晚了就会影响大蒜的品质,冷库绝对不会空着。”与很多储存商一样,周小伟这样的蒜商也在时刻准备着。

信息不准,助推蒜价大幅波动

大蒜交易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6月至8月的新收获的库外蒜交易,二是9月份之后冷库蒜的交易。

“前一个阶段,大蒜的产量和需求量都相对清楚明了,而后一个阶段的信息就没那么集中透明,可以说库存量的大小是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杨桂华看来,大蒜产业是最敏感的产业,虚假信息一进来,产生的危害就很大。

自2005年以来,6月至8月的大蒜收购价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差价都在一倍以上,但9月份以后的差价往往不止一倍。与此同时,大蒜的需求完全是刚性的,近年来出口量和国内需求量相对稳定,但市场的供应量一直处于模糊状态。

2007年,金乡县成立大蒜产业信息协会,除向企业、蒜农及农民提供日常的市场供求信息外,每年还会统计发布金乡产区内的冷库蒜存量情况。但是,由于国内其他几个主产区缺乏相应的信息服务机制,凭借金乡产区一己之力,难以让大蒜价格摆脱“过山车”的怪圈。

“比如今年,都知道大蒜减产了,但是全国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不准确的信息,助推了大蒜价格的不稳定。”王乃建认为,大蒜减产,很容易让投机商借机炒作。

“大蒜不只是农产品,也是投资品,500吨大蒜放在冷库里,只要价格一天波动1分钱,总数就是1万元。”从2007年起,杨桂华一直呼吁建立全国性的大蒜信息服务机制。“大蒜产业发展这么多年,信息服务跟不上,交易模式也很原始,如果把金乡的信息服务模式加以复制,全国大蒜入库情况明朗了,不敢说能根治价格暴涨暴跌,但可以有效缓解。”

企查猫

目前,金乡也在不断探索大蒜产业健康发展的现实路径。2009年,金乡县成立了专门的有机大蒜产业发展办公室,如今已形成了3.7万亩的种植规模,有机大蒜上市价达到10元钱。与此同时,一批大蒜深加工企业也开始投资建设。

金乡成功果蔬公司董事长王翠英表示,公司开发的“黑蒜”附加值比普通蒜高出几十倍,未来还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消化大蒜的能力会越来越强,“这阵子暂时没有收储大蒜,跟价格高低没关系,主要是因为市场波动太大了。”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