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电企集体“挖煤” 煤炭产能过剩局面将加剧
2012-06-27 11:35:24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除了在国内收购煤炭,下游企业在国际上也接连发力。今年4月,中国铝业接连公布了两个关于煤炭的收购方案,分别是斥资23.92亿港元收购港交所上市公司永晖焦煤29.9%的股份;以及拟出资不超过10亿美元,要约收购蒙古煤矿商南戈壁近60%股权。
五大电力集团的煤炭基本用于供给内部火电。这部分煤炭,对于几家企业而言,价格涨跌并不影响整体的利润水平。而对于外购的煤炭,价格下跌,则有利于集团火电板块的减亏或盈利提升。
煤炭企业利润开始大幅下滑的同时,分析师普遍上调了电力企业的盈利预期。
伴随各大下游企业加大进入煤炭领域的力度,以及煤炭产能的扩张,煤炭产能过剩的现象正在逐步显现。
一家煤炭行业媒体之前援引了一组数据,“十五”期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253亿元,“十一五”期间为12489.7亿元,按每吨产能的投资额为800元计算,这两个时期的投资可形成煤炭年产能21亿吨,减去将在“十三五”期间投资的5亿吨,“十二五”净增年产能为16亿吨。这些产能加上现有煤矿产能,总产能将超过50亿吨。
“采选业的固定资产投入直接简单地计算煤炭价格,折算煤炭产能,这个计算法没有一点科学依据。”金银岛煤炭行业分析师张志斌表示,根据煤炭“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41亿吨,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左右。由此分析,“十二五”期间煤炭产量年均增长控制在1.3亿吨,比十一五期间的1.8亿吨下降0.5亿吨。但是同时看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煤炭产量达到35.2亿吨,比2010年的32.4亿吨增长2.8亿吨,明显超出规划预计增长速度,行业需求在未来5年内仍较为旺盛,所以煤炭产量的控制难度偏大。
张志斌认为,长期看,在经济不景气,页岩气能源革命和进口煤的冲击下,煤炭或会维持供大于求局面。在此预期下,价格将呈下跌趋势。如果煤炭行业低迷,电力、冶金、化工等下游行业企业则会优先采购集团内部的煤炭,这对于单纯的煤企而言无疑将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