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6月9日

LNG重卡发展潜力大 企业期待更多政策扶持

 2012-05-14 08:59:13 责任编辑:QZ016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在去年国内重卡市场下滑逾13%的情况下,LNG重卡以30%的增速逆势飙升。目前,包括北奔重卡、福田欧曼、红岩、华菱、大运等多家重卡企业亦将加紧布局LNG重卡市场列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前瞻经济学人

图为LNG重卡

高油价正成为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以气代油”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清洁能源,而液化天然气(LNG)在汽车上的应用亦将成为趋势。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会长姚明德日前向媒体透露:“目前我国相关部门也在不断推进商用车使用清洁能源。”

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日前由国家能源局编制的天然气“十二五”规划已经通过评审,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复,预计不久后将对外公布。这一消息或将为LNG重卡打开出路。

潜力巨大

8日,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在“2012中国LNG重卡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在电动车被社会接受还需时日的阶段,为了解决环境、能源等问题,发展天然气商用车是一个正确的途径。LNG重卡在技术、成本等因素的考量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副教授卓斌亦在该论坛上表示,近两年我国LNG汽车在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高压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下称“CNG”)汽车销量年均增长更在30%以上,但是目前天然气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发展空间巨大。

在油价高企背景下,近两年我国LNG重卡呈快速增长态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在去年国内重卡市场下滑逾13%的情况下,LNG重卡以30%的增速逆势飙升。目前,包括北奔重卡、福田欧曼、红岩、华菱、大运等多家重卡企业亦将加紧布局LNG重卡市场列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陕汽集团董事长方红卫认为,未来数年天然气重卡将呈现快翻倍跑的快速增长态势,而“十二五”期间陕汽集团LNG重卡目标为5万辆,到“十二五”末规划产能达10万辆以上。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交通部今年将扩大天然气汽车试点城市范围,从之前的16个增到目前26个,甚至或将对企业给予现金补贴等鼓励支持。到2013年,国内LNG加气站数量将增加到2000余个。业界预测,随着各地有关天然气价改的消息接踵而至,天然气汽车产品或将面临较大爆发潜力。

基建不到位

然而,尽管LNG重卡被视为“救市”的新增长极,不过,由于缺乏加气站以及维修站等基础设施的配套,目前LNG重卡仍难以大规模推广。

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市场产品规划科科长张桂福表示,如果加气站能跟上市场需求发展,形成较完善的网状的话,未来天然气重卡市场将能占重卡总量的1/3到2/3左右,但是现在国家政策并没有把天然气划分为新能源给予支持鼓励,市场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公共关系处处长蒋建华则认为,光有政策或补贴还不行,关键在于配套设施建设到位。他表示:“目前LNG产品各个企业都已经在做了,但是相关的基建设施不到位,比如重庆,现在还是没有加气站,产品也就很难大规模推广。”

对此,张桂福亦认为:“天然气这个市场还是要靠政策去推动,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单靠企业很难做大。要建一个流动的加气站动辄要投资几百万,而且受地域限制,土地审批很难,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成本太高了,本来重卡利润不见得很高。”

除了基建相对滞后、产业规划尚不明确之外,油价的波动也是目前阻碍天然气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查猫

张桂福指出,虽然目前用气较用油可以节省成本达30%以上,但目前LNG重卡的价格较传统燃料重卡要高出7万~8万元,相当于在购车成本上需要多投入30%左右,很多用户还接受不了;另一方面,目前油气价格仍在波动,倘若天然气价格攀升至汽油价格的80%以上,用户将“无法盈利”。

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预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产量有望达到1850亿立方米,需求量达2600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达750亿立方米。

因此,业界普遍期待即将出台的天然气“十二五”规划能在促进天然气供应的多样化、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以及加大下游的天然气渠道建设等诸多方面给出具体的扶持政策。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