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现状:产能过剩将成常态 销售利润率几乎为零
2013-05-06 09:29:53 责任编辑:QZ098 来源:前瞻网
在历经四季度全行业亏损的阴霾后,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终于扭亏为盈。但无法扭转的是全行业利润的直线下滑。
行业效益稍有起色,产能就快速释放,一季度全国平均日产粗钢居然创出历史新高,这立刻导致社会库存高企,钢厂实现利润再次逐月下滑。
徘徊在盈亏生死线的中国钢铁工业,对市场供需已经极度敏感,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多家权威机构都表示,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将长期持续,国内钢材市场也将长期供大于求。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钢厂如何才能顺利踩过盈亏生死线、生存下去?“政府之手”又该如何应对“市场之手”?
钢企:从“机会时代”到“经营时代”
“需求疲软、产能过剩,行业由‘盛夏’走向‘寒冬’,钢企也必须转变生存之道,抛弃过去一味靠规模、靠产量的老套路,从头学‘冬泳’。”中国冶金规划院院长李新创说。
许多钢厂负责人认为,“冬泳”最基本的动作要领,是成本控制。
“2012年,面对全行业亏损的局面,武钢能够守住微利底线,关键在于实施低成本制造。”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认为。每年仅长江运输成本一项,就要比沿海兄弟企业高出30亿元的武汉钢铁集团,在2012年的“寒冬”中居然实现利润17亿元。
以300万吨小产能跻身国内吨钢利润前十名的山东石横特钢,从堵塞“跑、冒、滴、漏”为主的勤俭办厂,正转变为员工积极参与的、依靠技术和管理提升推动成本降低。
改造工艺流程可以降成本。武钢炼铁厂打破传统的高炉“精料方针”,最大限度地增加低品位杂矿及二次资源用量,使铁成本每吨降低约100至200元,全年控制成本约16亿元以上。
推广节能技术可以降成本,2012年唐钢本部利用二次能源发电25.3亿千瓦时,近三年能源成本累计降低40亿元。
此外,加强设备管理、减少备件消耗、减少企业库存,甚至缩减“三公经费”等,都可以降低钢企生产经营成本。
“对于钢企而言,成本的减法就是效益的加法,实际上,长期处于粗放式发展状态中的钢铁工业,也的确存在很大的改造空间,有许多潜在的利润增长点。”河北冶金工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说。
李新创认为,自觉加强成本控制,是市场倒逼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起点。“成本控制有底线,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钢企的生存能力,必须对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行全面革新,抛弃单纯以生产为中心的组织形式,转而构建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组织形式。”李新创说。
事实上,2012年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主业全面亏损,非主业发挥了“救命稻草”的作用,依靠非主业尤其是投资收益,80家重点钢企才实现微利15.81亿元。
“要在险恶的环境中走下去,钢铁企业就要将对标挖潜工作做到极致,将产业链延伸到尽头,将拓展新市场纳入发展战略,将衍生品运作为避险工具,将市场研究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总体上说,在目前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的市场格局下,优势钢企和劣势钢企将会加快分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一部分‘弱不禁风’的企业将在大洗牌中被淘汰。钢铁行业已从一个机会时代转向经营时代,从过去的‘需求性增长’转化为‘竞争性增长’。”宋继军说。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国家及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水下机器人政策,已构建起全...[详细]
- 袁业:2025年中国电力行业细分市场现状分析
- 郑晨:【全网最全】2025年靶材产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
- 成招荣:预见2025:《2025年中国中硼硅玻璃行业全景图谱》
- 蔡志濠:【干货】无人驾驶物流车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 施馨童:2025年中国包装上游产业细分市场分析
- 吴小燕:中国商业遥感卫星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分析等)
- 刘海晶:中国矿用机器人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事件、产业基金和兼并重组等
- 蒋金成:女性观众是大型演唱会的主力,观众社交观演属性突出
- 曾铧:2025年中国火锅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