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价格不断下跌 行情遇冷
2012-06-30 10:05:43 责任编辑:QZ085 来源:前瞻网
受国内外供需形势影响,铁矿石的价格不断下跌,现货大量积压,铁矿石掉期交易也创新高。
自去年10月起,国际铁矿石价格一直震荡下跌,至今仍处弱势盘整状态。在市场的最大需求方中国,截至6月18日,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为9716万吨,周环比增加70万吨。而在5月,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量还曾过亿吨。
而5月份当月,新加坡交易所(下称“新交所”)铁矿石掉期清算量(成交量)创出767万吨的单月纪录,铁矿石掉期持仓量达到618万吨的历史新高。新交所铁矿石掉期清算占全球清算量的95%左右。
这背后,不仅有矿业企业对铁矿石价格控制的意图,也有对价格走势心里没底的中国钢厂与贸易商的加入。
对冲与价格
接近新交所的人士认为国外矿山企业的参与是使交易量出现新高的原因之一,同时,国内企业参与国际铁矿石掉期市场的步伐在加快。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国外矿山企业在铁矿石价格在130美元/吨附近已出现一些做多行为。正常情况下,矿山企业作为铁矿石供应方应在掉期市场做空,近期其“逆向”而行,张佳宾判断,矿山企业很可能是想用掉期市场的繁荣拉升铁矿石掉期价格,从而带动现货市场价格。
在全球铁矿石市场,来自巴西的淡水河谷、来自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大矿山企业占据着市场70%左右的份额。上述做法是三大矿山企业的惯用招数,尤其是国际铁矿石价格从2011年9月初的高位181美元/吨降至现在120~130美元/吨之时。
去年新交所掉期市场交易量为4340万吨,虽然这一数据已是2010年的近2.5倍,但总体规模依然偏小,掉期市场的作用侧重在了价格发现上,而且张佳宾认为,大资金容易在此市场上彰显其控制力。
大型现货企业及国际投行已先后入市。国际炒家的玩法之一是,矿企与投行订立合同,约定未来某月卖矿石给投行。双方会以当月英国《金属导报》等机构公布的现货算术平均价作为结算价进行价差结算,但不用实物交货。钢铁厂也会与投行订立合同,约定未来某月从投行买入矿石。
投行既是买家又是卖家,其要保持卖价高于买价才能让自己获益。
正是在5月下旬中国钢铁产量及铁矿石进口量一路下滑之时,分析师表示,交付中国的铁矿石现货价格今年平均可达150美元/吨,2013年升至165美元/吨。
某参与中国铁矿石期货设计的人士认为,在中钢协带动下,中国虽已推出了铁矿石指数和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但上述指数和平台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尚不确定。不过在5月,全球铁矿石现货交易方式的多样化明显提速,而这也助推了掉期持仓量的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从长协年定价到季度、月度定价,从指数推出到现货交易平台的启动,使得企业自发向掉期与期权、期货市场靠拢。在全球铁矿石期货市场尚不成熟时,掉期市场成了现货企业能够再次扎堆的唯一领域。
行情与压港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今年至今,新加坡交易所的铁矿石交易市场已有70%左右的交易者来自亚洲,主要是中国。这一群体的交易量不是很大,但参与者的数目却增长很快。第二是,除现货企业之外,国内越来越多的投资公司开始参与到铁矿石衍生品市场中来,这些企业进行的都不是单边的买卖操作,而是配合着一系列策略。
目前新加坡铁矿石掉期参与的对家企业超过300家。中国在新加坡交易所参与铁矿石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企业有200家左右,其中贸易类企业占了一半以上,此外包括一些钢厂,尤其是民营钢厂。
据唐山国丰钢铁相关负责人介绍,按国内政策,国有企业只能在国际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不能做投机。而即使做套保也要先拿到国务院国资委的批文,这使得国有企业做铁矿石衍生品热情不足。
对其他类型的企业而言则无此限制。调研也显示,国内一些中小型贸易商正越来越多地加入到掉期大军中。而这批人拥有目前中国压港铁矿石数量的30%。
一位参与铁矿石期货交易的国际贸易商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印象中,今年是市场低迷最厉害的一年,同时也是最看不准行情的一年。
由于其采取的是先找下家再采购的方式,目前其依然在进货,哪怕市场成交清淡。而在他周围,有部分贸易商已在衍生品市场锁定了部分风险,所以即使矿石压港,这些贸易商也并不急于出手自己的货物,而是仍想静观其变。
只是,由于现货矿品位和期货合约品位不一样,企业还不能做到100%对冲。由于国内下游需求不振、前期判断不准加上后期对冲风险的策略和工具不足,以及目前处于铁矿石采购淡季等因素,使得部分贸易商将铁矿石堆积在国内港口。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