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6月16日

国内大豆产业受制于人

 2012-05-07 10:30:41 责任编辑:曾忆茗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

由于种植效益不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受挫。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国内大豆产业受控于外资,使整个产业链失去了上下游的互动。

“市场公认国产大豆供不应求,但奇怪的是,一边是国产大豆卖不出去,要靠国储收购,一边却是进口大豆大幅增加。”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这种‘冰火两重天’局面的出现是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所致。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导致国内大豆产业链从原料开始便受制于外资,失去了话语权。”

“农民不种大豆,表面上看是种植效益不如玉米,但归根结底是国内大豆产业受控于外资,使整个产业链失去了上下游的互动。”王小语认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豆市场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农产品市场,3%的低关税、不设过渡期、没有进口数量限制,导致产量高、价格低的进口大豆快速占据中国市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1996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110万吨,200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1200万吨,4年间连豆价格指数从3546下跌到1791,跌幅将近1倍。2000年至2003年,大豆进口数量跃升到2000万吨,连豆指数4年内始终维持在2000至2300之间。2004年,国际、国内大豆价格快速上涨,沿海加工企业采购大量进口大豆后,市场价格又快速下跌,连豆指数在半年时间内从3963点下跌到2674点。当年大量高价采购进口大豆的沿海企业亏损严重,多数企业被迫出售资产或股份,外资乘机参股或收购,中国大豆产业链条从加工环节断裂。此时,以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为代表的国际资本业大举进入中国。通过原料进口贸易、直接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资金参股来控制国内大豆产业。有媒体报道称,4家跨国公司不仅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而且在全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有64家参股控股,占比达66%。

此后,大豆进口数量不断攀升。据前瞻资讯数据中心监测显示,2007年我国进口大豆3082万吨,2009年进口4254万吨,2010年进口5478万吨,2011年进口5264万吨。2012年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333万吨,同比增加21.6%,对外依存度达到80%左右。

与此同时,国产豆油的市场份额逐年缩小。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2005/2006年度,国产大豆压榨数量740万吨,占国内榨油消费总量20.85%。此后一路下滑,2008/2009年度,国产大豆压榨数量220万吨,占国内榨油消费量5.23%。2009/2010年度,国家实施扶持国产大豆政策之后,国产大豆压榨加工数量回升至600万吨,占榨油消费市场份额13.64%。根据黑龙江大豆协会测算,最近两年国产大豆压榨数量占国内榨油消费量10%左右。

目前的现状是,从原料到加工再到食用油市场,中国大豆产业已被跨国公司控制。

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等4大粮商基本控制全球大豆贸易环节,他们通过仓储物流来获取利润,而通过套期保值规避大豆价格的系统性风险,而国内厂商仅仅是全球大豆产业链的一个环节,而且是很弱小的一个环节,不可能有定价权。

话语权的丧失不仅仅是放开大豆进口的政策冲击,也与国产大豆缺乏自主价格体系、缺乏领军型龙头企业等因素有关。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表示,由于我国农户之间缺乏互相协作、产品规格不统一、品种混杂、批量小,在市场上失去讨价还价的权利。而在大豆加工上,企业采用“孤军奋战”的传统模式,相互之间存在恶性竞争。这使国际粮商有了在国内扩张的机会,导致中国大豆的生产者、加工企业、消费者丧失了对大豆商品的选择权和话语权。

“国产大豆的发展表面上看是受进口大豆的影响,实际上是国产大豆产业没有形成自己的价格体系。”国家大豆工程中心主任冯晓表示,国内大豆的优势没有在市场上得到认同,混淆了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在种质资源和品质上的本质区别,没有形成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的大豆及制品市场价格体系。

王小语也表示,国产大豆应形成自主价格体系。“原因在于,一是国产大豆是非转基因的,和进口大豆不一样,不应该卖一样的价格。而且这几年基本是劣豆驱逐良豆,好的大豆、非转基因的反倒不如转基因大豆价格高;二是从黑龙江省大豆购销看,大豆收购标准不一、收购半径重叠,再加上收购主体不同,导致价格涨的时候就抢收,跌的时候就压价收购或不收,价格波幅大。”

企查猫

话语权的丧失将给中国大豆市场带来极大的风险。从未来产需关系分析,国内大豆仍存较大供给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豆油、豆粕需求继续呈现刚性增长态势,而全球大豆产量受播种面积、单产水平和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增产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随着全球生物柴油产业的快速发展,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国家正在加快推动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步伐,全球大豆潜在需求量可能出现激增,将导致全球大豆供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国际大豆的价格波动将加剧,我国进口大豆的风险也将增加。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