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6月1日

“黄金十年”已过去 工程机械行业面临整合

 2011-12-27 11:44:56 责任编辑:QZ026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工程机械规模增长了十倍,这样的传奇时代被称为“黄金十年”。可是今年5月份开始,工程机械行业销量急转直下,部分产品甚至出现负增长,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黄金十年”恐怕将一去不复返。

十年扩容十倍 超高增长难再复制

站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回望和反思刚刚过去的十年以及研判当下所面临的形势,显得极有价值。

十年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仅有400亿元规模,在全球该行业中的比重可谓微不足道。而十年后的今天,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则以4300亿元规模之巨和十年扩容十倍的成长速度,成为世界最大且最重要的工程机械市场及产出国。

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当前从国内看,由于部分刺激经济政策的逐步退出、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宏观调控的影响还在继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拐点还有待于观察,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速回落还将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理性回归过程。同时,“三年一坎,十年一限”(即三年一小调,十年一大调)仿佛已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难以绕开的“定律”。

众所周知,伴随房地产业陷入深寒以及高铁项目意外失速,工程机械行业“瘸腿”走过了前高后低的2011年。其实,作为“典型性政策驱动式行业”,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表现出的这种类似规律式波动并不难理解———宏观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控周期便是其增长与下降的最大推手。因此,这一周期规律仍将长期影响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与走势。

但长远来看,目前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尚处“朝阳期”,尤其是海外市场。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对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将继续上升,南美、独联体、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仍有巨大的现实和潜在市场需求。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将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也将迎接严峻的市场挑战。

而接下来的十年将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变革和调整的十年,重点是将以“规模为标”的竞争模式转化为以“价值为靶心”的竞争体系,将增长产品质量、提升用户价值深度植入技术、创新、品牌、模式、产业链的合纵连横的成长与再造当中。

“三大集团”明晰 竞争更趋激烈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到今天“三大集团”已初步形成稳定格局。

“第一集团”包括徐工、中联、三一这3家超大型的工程机械企业集团。他们是这个行业的代表和领袖,销售规模巨大,基本是第二集团企业的几倍到10倍;其产品门类齐全,且在一些细分市场均占据难以动摇的地位;品牌建设较为完善,销售网络及售后服务已自成体系;国内产业布局已经完成,拥有数个分布不一的制造研发基地;海外战略正在实施当中,虽有快慢之分、方式各异,但都积累了不少经验。按照其各自规划,可以预见的是,在很快的一两年内,我国将拥有2~3家年销售规模过千亿元的工程机械企业。

“第二集团”以柳工、龙工、山推、厦工、临工、福田雷沃、玉柴重工、山河智能等为代表(进入世界工程机械50强)的企业,目前销售规模大约在100亿元上下。这些企业正在走第一集团三家企业几年前走过的路,但也不乏亮点。其一些细分行业产品在市场具有主导地位,并有实力对第一集团的某种产品构成挑战,因此其也有意愿、有实力去尝试大集团的发展方式,成为工程机械的整体提供商。

企查猫

“第三集团”便是其余众多中小型工程机械整机及配套件企业。可以预见的是,其生存状况将日趋严酷,大者越大,小者越小的趋势难以阻挡。在未来的数年中,这些企业或者有实力跻身“第二集团”,或者被收购兼并,逐渐消失。

随着行业竞争愈加激烈,行业洗牌的到来,中小企业需要克服产能供过于求以及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等难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度过难关。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