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6月17日

台州造船业风雨飘摇 期待重现辉煌

 2012-10-08 11:27:40 责任编辑:QZ085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

前瞻经济学人

台州造船业

作为台州的支柱产业,今年以来,台州造船业辉煌不再,正面临严重的危机。6月6日,由浙江三门凯航船舶建造的台州最大的散装货轮下水。一大早,来自各地的亲朋好友蜂拥而至,为这条巨轮送别。8月底,该船顺利交接,成交金额达2亿元,虽与最好时行情相比相距甚远,但这已经算是幸运了。

台州是海洋大市,海岸线长达745千,占浙江的25%,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达4051平方千米,居浙江首位。

造船业是台州的主导产业,也是海洋经济的组成部分。

从本世纪初至2008年,台州造船业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的黄金期,需求旺盛,船价高企,当时,建造一条散货轮的利润高达70-80%。高回报率吸引了大量资金及资源进入造船业。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台州拥有船舶制造企业100家,船台472座,其中万吨以上船台269座;船坞有21座,其中有3座超过5万吨;起吊设备有416台,其中最大起吊能力为400吨;舾装码头有15座。台州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小型船舶制造基地。

当更多的人将靠主业积累下来的资本,跟风似的投进某一陌生领域时,危机已经潜伏了。

“从上海乘坐航班来台州的欧美客商明显减少”,2008年上半年,一位台州民航的工作人员将这一信息告知了温岭合兴船厂董事长陈存裕,在造船行业打拼了十几年的陈存裕心里清楚,每天乘坐第一班航班从上海飞抵台州的外商大都是为造船而来,这条在常人看来极为普通的信息在他眼里却显得十分沉重,他得出的预判:国际金融危机将开始影响台州造船业。

可当时,造船市场仍然十分火爆,船台爆满,许多新船纷纷进场建造,甚至连那些无订单的散货船也纷纷上马,“人们在利益的驱使下,失去了判断,认为只要造了船就不怕卖不掉,即便你对危机有准确的预见,可当时人家大多听不进。”临海一位船企老总说。产能明显过剩,“如果将所造的船只都拉向东海,我看可以填满整个东海,任何一个产业一旦红火到了"发紫",那就该警惕产能过剩的危机。”台州经信委一位部门负责人形象地比喻道。

因造船的周期性较长,就拿一万吨级的散货船来说,一般要历经一年多才能完工。2009年,随着欧美市场经济不景气,海运市场低迷,运力不足,这给造船业的前景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不确定性,加上资金链的断裂,造船业就像断奶的婴儿,无法健康成长。

2010年台州造船业曾有一波触底反弹的行情。今年,欧债危机爆发,作为最典型的出口行业,造船订单很多来自欧洲,加上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直接影响了船厂效益,使得造船业的新订单数明显减少,“整个行业几乎是零订单”。

企查猫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许多船东因航运市场低迷,无货可运,往往采取极端措施,逼迫船厂不能按期交船,以达到转嫁损失的目的。温岭一家船企老总说,他曾遇到过一位欧洲客商,在接船时采取非常手段挑毛病,对船上的一个门把手甚至一颗螺丝都要符合他所谓的标准,不然就拒绝接船。9月18日,记者在路桥金清港一家民营船企了解到,为能顺利交付船只,老总和全体质检员从接到施工图纸那天起每天蹲在工地,严格把关。“交船难”成了台州各船企老总们的又一心病。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危机重重,但经过洗礼之后,台州船企必将迎来新的机遇期。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