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模式:打造示范全国的“知识产权特区”
2012-08-10 11:43:18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为应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科教大省湖北不断改革创新,寻找新通道。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8月8日,在湖北省专利权质押融资项目签约会现场,有26项科技型企业专利与金融机构正式签约,共计质押贷款融资超过10亿元,突破了国内单笔专利权质押融资额度的最高记录。
当日,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表示,通过建立国内第一家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湖北将继续深化“专利%2B股权”双质押模式,打造示范全国的“知识产权特区”。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张志成认为,“湖北模式”对全国开展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具有示范带动效应。
会议现场,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王东风承诺,将 “联合出台指导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
据其介绍,截至目前,湖北已与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等9家金融机构签订了153亿元的专利质押贷款,其中仅今年前7个月已促成26家企业通过质押专利贷款10.8亿元。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市场对这类融资模式需求很大”,某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部负责人表示,因为考虑到风险,金融机构不会大规模向轻资产、初创型高科技类企业放贷。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作为新举措,“产权+股权”双模式质押是可行的,但是这个举措很难普及推广。他指出,湖北专利数量全国靠前,“但专利商业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一质押模式很可能会难以被银行接受”。
“产权融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文豪指出,由于存在“难估值”和“难处置”等问题,“在实际过程中,知识产权都会跟随项目一起进入交易程序,产权本身是很难直接交易”。文豪也表示,和国外中小企业更多依赖风投和天使基金等融资渠道不同,“产权+股权”双质押模式是解决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专家们认为,政府除了推动基础制度建设外,“更应该努力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适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融资效率”。
“对银行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业务创新,帮助我们更好锁定未来的优质客户”,上述金融机构人士表示,目前最需要的是政府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