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迎黄金十年PE投资或开新局
2012-01-30 16:52:57 责任编辑:王逸之 来源:《资本前瞻》02期
虽然徐工、三一相继搁置了赴港IPO计划,但这并未影响机械制造企业在一级市场的受关注程度。鉴于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潜力及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未来10年,高端装备将迎来黄金增长期,这也将开创VC/PE投资在机械制造领域的新局面。
随着科技进步,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和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升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深海潜水作业……这些“上天入海”的“中国制造”,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也显示在有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国制造”在“上天入海”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体系完善,产业规模总体国际领先,从2009年各国统计局统计数据看,中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为2.2万亿美元,美国则由2万亿美元下降至1.5万亿美元,日本为1.23万亿美元。现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做大”,下一步的目标是“做强”,逐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中国政府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010 年出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将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即实现由主要依靠规模增长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高端装备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和国家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心,必将迎来一段黄金发展时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受益国家“十二五”规划明显,在未来有望成为A股市场的投资主题。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的数据显示,最近5年,中国制造行业VC/PE投资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机械设备领域的投资规模上升势头最为突出,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3.8%。
政策支持为高端装备保驾护航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明确“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工信部网站2011于 11 月 14 日晚间对外发布《“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规划范围涵盖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信息产业四个领域,规划期为 2011年-2015年。由此可见高端装备行业将在未来一段时间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国内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根据国家公布的经济数据,2011年11月 CPI同比上涨4.2%,创年内新低,这表明了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通胀下行趋势得到确认,未来将逐步回归正常水平。虽然短期内通货膨胀压力并不能完全消除,但是随着通货膨胀压力的逐步缓解,国家对经济调控政策会逐步放松,整体经济环境会逐渐得到改善。
产业集聚化 区域协调发展是主线
通过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在内的国家重点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研究,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认为,目前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地区为核心,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东北地区、中部的湖南、江西以及华南的珠三角地区也已呈现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高端装备产业空间集聚趋势凸显。
环渤海地区是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其中北京是全国航空、卫星、数控机床等行业的研发中心,辽宁、山东和河北依托其海洋优势,在原有装备工业基础上已逐步发展成为海洋工程装备、数控机床以及轨道交通装备的产业聚集区。
长三角地区是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开发和生产基地,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上海为国内民用航空装备科研和制造重点基地,江苏海洋装备工业发达。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在内较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链,在航空、海洋工程、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特色较突出。
依据产业演进规律理论,产业演进分为初创、规模化、集聚、平衡和联盟四个阶段,目前中国的高端装备行业已经处于集聚化阶段,随着各项政策的完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将走向平衡、联盟,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