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二度开闸 上半年A股IPO强势复苏
2014-07-16 16:23:38 责任编辑:陈少华 来源:前瞻网
在“停摆”一年多以后,A股IPO于去年末初露曙光,2014年初,48只新股顺利完成发行工作。但随后,IPO各项工作又再次停歇,A股IPO在半年时间内罕见地经历了两次重启。
在IPO再度“停摆”的5个月内,沪深交易所修改IPO网上按市值申购实施办法,证券业协会修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等,在打了多个政策“补丁”后,IPO于6月18日二度重启,证监会明确表态,从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
A股经历了1月份的短暂重启和6月末的再次重启,上半年共成功实现52宗IPO,总融资额为353亿元,而去年同期则均为零,A股IPO强势复苏。
二次重启发行市盈率平均17.76倍较年初下降38.8%
6月24日下午,证监会官方微博发布了近期新股发行的最新情况。
今年3月以来,证监会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等规则进行了调整。6月10日起,共有10家公司按新的规则启动发行,沪市、深市各5家。截至6月23日,10家公司均已完成定价,6家公司完成申购,4家公司尚在发行中。
从发行价格看,10家公司发行定价市盈率平均为17.76倍,较年初48家公司平均定价市盈率(29倍)低38.8%。发行定价市盈率差异明显,最高为伊顿电子(上海主板,23.2倍),最低为今世缘(上海主板,12.54倍);有9家公司发行市盈率未超过同行业市盈率,平均低29%;有1家公司发行市盈率较同行业市盈率高44%,并按规则要求,连续三周发布特别风险提示公告。
证监会上半年受理且预披露首发企业共637家
4月18日开始,证监会每个工作日都发布一批预披露公示,“受理即预披露”的新政被高调启动。
6月30日是证监会要求拟IPO企业完成预披露企业的“大限”,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强调,“对于6月底前未完成预先披露的企业,由于其申请文件中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且逾期达到3个月,将终止审查。”
证监会表示,7月1日起,新受理的企业一经受理即要进行预披露,即受理待审企业和预披露企业的数量将会一致。
根据证监会发布首发在审企业审核状态变动概况。截至7月1日,已受理且预先披露首发企业共637家,含已过会企业40家,未过会企业597家。
证监会定调发审节奏年内上市新股100家左右
4月30日,暂停了一年半的IPO发审会正式重启,根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介绍,今年,主板(包括中小板)发审会、创业板发审会每周分别各召开一次,每次会议大致安排2家左右企业。
前瞻投资顾问认为,以主板(包括中小板)发审会、创业板发审会每周各召开一次,每次审核1至3家企业的节奏计算,在今年剩余的30周里,除去公众节假日,大约会有150家拟IPO企业上会。
而证监会主席肖钢5月19日则表示,要做好当前新股发行工作,稳定市场预期,从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
按照证监会方面的表态,在今年接下来的6个月中,每个月都将有14只~15只新股发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今年初启动的一轮新股发行中,1月份内就有45只新股发行,2月份陡降至3家,之后就再次陷入停滞。
统计数据显示,在近年来IPO处于高峰的2010年和2011年中,分别有近350家和280家企业启动发行,月发行数量约为29和23家。而在IPO速度明显放缓的2012年前十个月中,发行数量约为150家,也就是每个月15家水平。
IPO注册制具体方案年底前推出
证监会7月1日公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2013年)》。证监会主席肖钢在年报致辞中表示,重启新股发行是市场广为关注的一件大事。
2013年6月,证监会发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但恰逢资金市场“钱荒”袭来,资本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上证综指一度跌至1800多点,重启工作不得不推延。随后,股市企稳回升,市场总体向好。
11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在暂停13个月后,重新启动了新股发行上市工作,为建立健全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新股发行体制,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做了准备和铺垫。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6月27日表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提升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这项改革涉及面广,必须积极稳妥推进。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股票发行注册制方案,计划年底提出具体方案,但还需以修改证券法为前提。
前瞻投资顾问认为,注册制的推行代表着IPO向市场化方向迈开了一大步,无论是交易所和地方证监局、券商投行,还是拟上市、拟融资企业,在新的“游戏规则”下,抢先布局就意味着提前起跑,也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如今,注册制时间节点进一步明朗,这为IPO排队企业,以及拟申报企业带来了希望。一旦启动注册制,IPO堰塞湖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童锡来:【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中硼硅玻璃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
从各大生产公司区域布局来看,中国中硼硅玻璃产业链...[详细]
- 黄缨杰:2025年全球智慧交通行业发展现状 全球智慧交通市场在技术驱动下快速发展【组图】
- 成招荣:【干货】文旅融合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 宁凯亮:2025年中国航空零部件行业市场需求
- 刘帅: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超硬材料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 何乐:2025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 蔡志濠:【最全】2025年供应链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
- 李灵卉:2025年全球果汁行业发展现状 全球呈现健康升级与区域分化并行态势(组图)
- 刘海晶:【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物流地产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 廖子璇:【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智能焊接爬行机器人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