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密集预披 新股发行启动在即
2014-05-22 16:18:58 责任编辑:陈少华 来源:前瞻网
证监会去年11月底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对预披露制度进行改革,从提前一个月预披露改为自企业申报受理后即预披露。
紧接着12月底,闭关一年多的IPO闸门终于缓缓开启。2014年1-2月间,相继有48只已过会项目拿到发行批文,并顺利完成新股发行工作。首批48只新股合计募资223.88亿元(不含老股东转让部分),平均发行价格为23.26元,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9倍,共计发行股份24.05亿股,其中发行新股20亿股,老股转让约4亿股。
但出乎意料的是,随后,新股发行和IPO审核等各项工作又再度陷入短暂的沉寂。在此期间,外界对于监管层的监管意向以及IPO重启时点的议论不绝于耳,近700家IPO候审公司更是焦灼万分,包括券商在内的各中介机构为了补充年报也忙得不可开交。
4月15日晚间,证监会通过紧急电话通知的形式结束这片沉寂,要求在两天内就候审项目完成IPO材料的更新与补报。
果不其然,从4月18日开始,证监会就每天发布一批预披露公示,“受理即预披露”的新政被高调启动。截止5月13日,相继已有17批合计321家IPO候审公司陆续发布或更新了招股说明书,预计排队的600余家的企业绝大部分将在6月底前完成预披露。
4月30日、5月7日、5月9日,主板和创业板发审会议相继启动,10家已完成预披露更新的拟上市公司分别接受发审委员的最终检阅。暂停了一年半的IPO发审会重启,意味着很快会有新股上市。
A股IPO发行程序开启在即
5月6日媒体消息称,监管层已要求已过会企业(包括4月30日刚过会的3家主板企业)申报发行方案,预计A股IPO发行程序有望最快于5月中下旬展开。
IPO咨询机构前瞻投资顾问统计显示,截止5月9日,已有34家公司的审核状态为“已通过发审会”,其中包括上交所9家,深交所中小板6家,深交所创业板19家。
沪深交易所目前拥有的过会项目分别是5家和24家,深交所远远多于上交所。前瞻投资顾问认为,沪深两市沪弱深强的局面由来已久,而今年3月开始,沪市通过IPO股本限制取消、优先股、筹建国际板、成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等政策,试图扭转乾坤,两个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但从目前的已过会项目数量来看,在即将开启的新股发行中,深交所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
但前瞻投资顾问发现,在已过会的29家企业中,个别公司存在财务问题或其承销商资质被暂停,包括5个由平安证券保荐的项目,据此预计,能顺利冲击5月份完成新股发行的已过会公司并不会那么多。
密集预披 信披要求进一步提高
对于目前每天一批的预披露公示节奏,长期从事IPO咨询事业、已为300余家企业提供过融资上市辅导的前瞻投资顾问认为,如此密集的,甚至是略带轰炸式的集中预披露,反映的是监管层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推进各方归位尽责的坚定决心。实际上,“受理即预披露”的制度,是把拟上市公司的监督权交给了公众,让整个发行过程更加透明,从而有效约束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这是对旧有新股发行体制的一种有效颠覆,也是推行注册制的必要基础。
目前完成预披露的候审公司中,也有十余个由前瞻投资顾问服务的IPO咨询项目,包括亚振家具、南京德乐科技、广州鹏辉能源、红星美凯龙家居、宁波鲍斯能源、广东壮丽彩印、顾家家居、苏州科达、深圳文科园林等等。
然而,预披露的提前,对拟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来说,可能更多地意味着IPO风险的加剧。毕竟预披露的提前,代表着拟IPO公司的财务数据和经营状况都将更早地暴露在媒体和公众面前,给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带来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密集的预披露,4月23日,证监会还发布通知要求,对申请IPO的企业,将在上发审会前对发行人信息披露质量进行抽查,以推动各方进一步归位尽责,共同促进首发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一旦发现发行人、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将移送司法机关。
可见,随着新股发行改革的不断推进,证监会对拟IPO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已大大提高。对于那些试图侥幸闯关的拟IPO公司和中介机构来说,预披露之后面临的不确定性将大大提高,带病上阵付出的代价也将是史无前例的。显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部分拟申报公司的申报热情,但对于净化IPO环境、提高新股质量,以及IPO的市场化发展,无疑都是多重利好的。
预披露顺序并不等同于上会/发行顺序
与此同时,外界将预披露密集公示与批量发行新股等同起来,前瞻投资顾问基于多年的IPO咨询经验分析认为,预披露与发行上市不能直接挂钩,因为根据证监会目前的IPO审核流程,正式受理企业IPO申请后,即按程序安排预披露,但之后还将经历其他相关环节,包括反馈会、见面会、预披露高更新、初审会、发审会、封卷、核准发行等环节。
虽然近期已有300余家公司密集完成预披露或预披露更新,但这是基于对原有申请文件进行补充,并新增2013年的财务信息的需要而进行的信息披露,只是在“受理即预披露”的新政之下,这些预披露文件才被史无前例地集体公示出来,并不意味着这批公司将集中发行上市。
而且,预披露的先后顺序并不等同于上会顺序,更不等同于发行顺序,如果企业不能在6月份进入发审会,均要补充中期财务报告,中期财报的补充进度,也将影响预披露后续程序的进展。同时,由于现有A股上市的盈利门槛比较严苛,一旦财务数据出现较大波动,都将对上市成败造成决定性影响,不排除后续仍有一小批公司选择暂停甚至是撤回申请。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