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金融界“双十一”成绩单出炉:平安“财神节”单日成交超千亿

分享到:
20 银杏财经 • 2019-01-09 10:35:11  来源:银杏财经 E2707G0

 金融界“双十一”成绩单出炉:平安“财神节”单日成交超千亿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银杏财经(ID:threemornings),作者:郭一刀

近日,中国平安集团“108财神节”正式启动,唱响了一场金融业界的“双11”。

1月8日,伴随着千种金融产品的优惠折扣和奖励回馈集中爆发,一场现实意义的“黄金雨”也开始降临。截至当天20点,108财神节单日成交额已超1000亿元。

在辞旧迎新的年关上,这样的综合金融服务尤为珍贵。覆盖银行理财、保险、投资三大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一向是平安集团的拿手好戏。

作为今年108财神节的爆款产品,平安产险在全国首创推出一款特惠保险产品——暖宝保,上线当天参与购买的人数超过110万,销售额超2000万元。除暖宝保外,平安人寿推出的零钱养老和平安健康险上线的e生保plus亦形成当日爆点。

“全民瓜分一吨金”将当日活动推至高潮,“财神挖金矿”和四场 “财神节黄金雨”有奖回馈活动已吸引了全国千万人参与。

据悉,此次“108财神节”将持续至2月9日。

一、综合金融“新玩法”

今年“1.08财神节”通过科技赋能,原有的理财、保险、投资三大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得以再次升级。

2

北京凤凰中心 “108财神节”启动

从2014年“来了就是有钱人”到2018年“在一起,财美好”,中国平安财神节已经走过5个年头。如今,随着科技融入金融购买过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重构金融消费中用户、产品、场景的关系,用户将更容易得到“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

无论是促销产品的种类及数量,价格回馈力度,今年的“财神节”都堪称是历年之最。18大爆款组合、上千款金融产品,类型囊括银行理财、寿险、健康险、投资等业务领域,实际演绎的“在一起”、“一站式购买”。

运用创新科技,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产品,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是“1.08财神节”活动的主旨。基于平台沉淀的海量消费大数据进行市场分析预测,“财神节”得以精准洞察客户之刚需。语音、图像识别及陆金所KYC4.0系统搭建的全方位用户画像,更好地实现了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1.08财神节”带来的已不仅是金融服务和消费场景的改变,更多的是将发展综合金融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108财神节”开布现场

“108财神节”开布现场

2018年是中国平安30周年,回顾来看,平安将第一个十年定义为探索现代保险的十年;第二个十年即综合金融的尝试与探索;第三个十年是“金融+科技”的十年。

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中的两个或以上的经营活动,即为综合金融。作为中国唯一一家集齐了所有金融领域牌照的中国平安,早已在综合金融的领域扎了根。

自1994年引入外资后,平安开始与国际社会接轨,聘请国际会计师审计公司,邀请“外脑”麦肯锡。在这一过程中,管理层的视野得以开阔,得以先一步看到综合金融的方向。

当时的平安因为工行和招商局分别持股的原因,当时的平安并不缺订单,但马明哲不甘于赚“安稳钱”。

1992年夏天,是平安和马明哲一个意义不凡的转折点。

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 马明哲

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 马明哲

这个夏天,马明哲以大陆“保险业杰出人士”的身份,前往中国台湾进行同业访问。此行是中国金融界人士第一次访问台湾地区,也是大陆第一位商务赴台人员,因此备受关注。看到了发达的保险业务模式,返回大陆的马明哲第一步便号召公司要从单薄的产险业务开始“不惜成本地刺激个人寿险发展”,从此开始坚持金融的综合性。

彼时,国内的寿险市场几乎是由中保人寿(中国人寿前身)独占,平安率先开展个人寿险营销后,很快就实现了从地区性公司成为全国性公司。但这样的转变,还算是属于保险的市场,想进入证券、银行市场依然是件难事。

员工也想不通,在年会上问他,综合金融政策难度大,为什么非要做?而马明哲的回答即使放在今天也无懈可击:“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宝贵,他们需要一站式的服务。”而事实证明,他的理念虽然超前,但的确是顺应政策和行业趋势的。

2001年底,中国如愿以偿加入WTO,伴随着有关协议的签订,中国金融业逐渐对外开放。

3

2001年 中国加入WTO

在此之前,国内金融业与国际市场联系不算密切,也几乎没有经历过外部竞争。随着外资企业地域和业务范围限制被逐年取消,国内金融业不能继续无视国际金融业的运作模式和发展趋势。

在其他国内金融企业纷纷求变之时,平安之前打下的基础凸显作用。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平安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集团正式成立。第二年,平安将旗下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等业务打包上市,全面覆盖金融领域。时至今日,综合金融依然是平安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财神节作为中国平安推出的一年一度的“交易狂欢节”,在举办的五年中,也不断地探索着综合金融“新玩法”。“科技赋能金融”,正是本次财神节揭示出的综合金融新趋势。过去十年,平安累计投入500多亿用于技术研发,也因此收获了领先的技术能力。

例如2009年,平安推出了“一账通”服务,希望通过整合金融账户信息的方式,为用户带来便利。一个客户、一个账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为平安的综合金融战略提供帮助。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平安在这次财神节运用的“主账号体系”,就是以此为基础,科技赋能完善后的产物。

3

“财神节”界面

如今,用户可以通过一个账号登录所有平安的APP、查看所有平安中的资产、并使用所有平安旗下的服务。以这样的形式有利于整合集团优势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使用体验,而这正是平安“科技赋能金融”的一个典型缩影。

金融与科技紧密结合或成综合金融未来新趋势。

二、综合金融优势

国际金融界不乏从保险起家的集团。在金融界有句俗话,“银行是躺着吃饭,证券是做着吃饭,保险是跑着吃饭”,这三个行业产品性质不同,行业性质相去甚远,这是事实,过去是这样。但到了新时代,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服务观念逐步成熟,三个行业的边界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

3

中国平安

但即便这样,术业有专攻,用经营保险的人才来经营银行、证券也是不符合现代管理科学的。平安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在于遍布全国的销售渠道和庞大的用户群体,至于管理事项则一直强调专业人做专业事。比如发展银行业务之初,平安就聘请了大量来自花旗、招商、浦发等国内外银行的银行专家。

在这些国内外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构建的管理框架下,银行和保险业务在综合经营时不但没有冲突,反而吸收了各自行业的优势和特点,实现了集团内部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最初形成的综合金融模式远不如现在完善,但仅凭借着简单的交叉销售,就展现出优势和竞争潜力。

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是平安的三大业务支柱。但是在未来,随着边际效益的下降,综合金融旗下的各子公司业务交叉销售方式才可以创造出更稳定的收益。

1

平安的业务支柱

在平安集团“集团控股、分业经营”的集团模式成型后,集团本身不经营具体业务,只控股经营保险、银行、证券等业务的子公司。集团重在制定规则和战略,监督实施和协同整体等职能,在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下,各大业务和盈利的结构更加稳定,综合金融的价值逐渐显现。

这背后有一个关键逻辑在于,综合金融能让平安更“懂”用户。在同一品牌下经营不同业务,让平安180万线下人员天然具有更低的获客成本,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获取信任并推荐合适的产品难度降低。在线上的经营更因为具有丰富多样的服务产品,结合海量的用户数据,可促进了交易量,为今后精确的用户需求分析打下基础。

归根结底,企业的意义是为用户创造价值,如果某种模式只对企业有益,而对用户没有好处,是不可能长存的。无论在什么行业,只有顺应市场和客户的要求,企业才能好生存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能力。

综合金融始于国际市场,其诞生的背景是伴随着国际上人们收入提高,产生的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是顺应用户的时代必然产物。马明哲常说,“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顺应客户的需要,顺应市场的变化”。从结果来看,平安的一年近万亿的营业额,就是用户为自身需求投下的票。

而身处经济周期的大背景下,综合金融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更胜以往。

3

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风暴

从大环境分析,爆发于2007年末的全球金融风暴,让大量金融机构遭受重创,而这其中大多都是非综合金融机构。因为上文提及的,综合金融机构业务和盈利的结构更合理更稳定的原因,它们的抗风险能力明显更强。后来调查求证得到的数据和实例证明,综合金融集团的确是金融机构中率先走出危机,恢复正常经营的。

从消费者立场来看,2018年的经济周期不但带来了金融行业的震荡,也波及到了各行各业和所有人。虽然经济寒冬只是周期中正常的一部分,各国都无法避免,但在这样的时期避开危险、让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渴望也是人之常情。当消费者不知如何应对时,综合金融推出的一站式金融产品,就正好可以满足这种财富保值增值需求。

三、平安的综合金融之路

马明哲认定了中国金融业腾飞的“机会窗”,有可能会诞生一家花旗、汇丰那样的综合金融服务企业,但想要让平安从行业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综合金融这么复杂的事情,要说几十年前就清楚该怎么做,是不现实的。平安把综合金融的理想,从懵懂转化成现实的过程,也是不断进步积累优势的过程。

有人说,平安的综合金融,早期也不过是做着简单的交叉销售,并购投资弱势领域的企业融入自身,迅速形成金融集团。其实,这一切并没有如此简单,除了上文提及的股东、高管、文化等方面,平安对业务能力的投入才是关键。

3

“交叉销售之王”富国银行

富国银行,是全球银行业的有名的“交叉销售之王”。其原董事长这样总结:如果有人告诉你,很轻易就能从现有客户中赢得更多的金融服务机会,你不要相信。富国银行消耗了庞大的资金和时间在系统和培训上,引导员工认知,弄懂客户需求,筛选合适的产品,这不是短期能出成绩的事。

好消息是,因为交叉销售做起来很难,一旦成功就是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平安走到今天,产品线、服务质量、营销渠道、品牌支持、科技创新这些所有投入,全都必不可少。

1

“财神节”开业

要获得更进一步的优势,则必不可少的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金融科技这个词近几年很火,尤其是2018年前后,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自称是金融科技企业,不再自己提供金融产品,转而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服务,通过科技,从运动员摇身一变成了后勤人员。

金融科技企业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优势,以及依托互联网获得的海量数据,是其区别于普通金融企业的优势。所以当金融机构的梦想破碎,就转而为传统的金融机构服务,但这其中显然不包括平安。

特殊诞生模式的中国平安,同时兼具着古老的商业“血脉”和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从经营、管理模式,甚至包括股权结构,平安一直都凭借着创新精神进步的金融企业。

1986年,招商局集团100年华诞之际,马明哲提出创办保险公司的意见,草创两年后终在蛇口正式诞生;1993年,作为大陆内资保险企业,中国平安第一家率先开展个人寿险营销业务;2006年平安证券获证监会核准,成了为数不多取得“创新” 试点资格的券商之一;从2009年开始,深圳发展银行与平安集团频频接触,讨论整合问题。2012年,长达3年的长跑的“平深恋”结束,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发展银行,马明哲奋斗近十年的银行梦终得圆满······

3

深圳发展银行开业

产险、寿险、证券、银行,平安一步一个脚印的业务拓展之旅,恰好也是为综合金融奠基的过程。依托保险为主业,发展出了庞大的综合金融集团,保险始终是平安集团的核心。在探索综合金融的路上,平安自身的发展,始终与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深度绑定,几乎没有错过一个参与或推进保险业发展的机会。

四、平安再升级

平安的30年,可以说是探索综合金融道路的30年。如今“希望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让金融消费的体验越来越好”, 平安集团联席CEO李源祥认为:“这也是综合金融模式的升级。”

3

平安集团联席CEO李源祥

近日,知识产权媒体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发明专利排行榜”。榜单前三名企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均超过1000件,其中中国平安发明专利数位列全球第一,阿里巴巴和Mastercard (万事达卡)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

平安5.13亿的用户总量,和十年累计500多亿的研发投入,让其比许多匆忙转型的“金融科技”企业更具科技实力。据孙建一说,仅2018年上半年,平安的科技专利申请就超过3000项,未来还将继续投入。为了避免注重短期成绩的保险文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平安对许多创新业务设立了亏欠指标,“没有亏到这个数,我们是要问为什么的”。

金融场景、用户数据、研发投入三方面优势的叠加,沉淀出领先的技术能力。既能推出标准化的产品,也有个性化的产品,让千人千面精准定价这样明显带有AI色彩的产品方案,在金融领域也得以实现。在这次“1.08财神节”中,技术优势也有所体现。

1

AI应用三要素

比如,“1.08财神节”中推出的爆款产品,是针对需求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得出的。就保险业来讲,寿险方面起辅助作用的AI助理和产险方面实现的智能理赔,都有助于提升运营效率,提高用户体验。这对将“客户营销”转为“客户运营”,增强竞争力。

近期,平安集团推出主账户体系以整合集团内部优势,极大程度地方便了用户操作。这是平安自2009年后,将前、中、后台整合后,在综合金融领域实现的极专业化的服务。而腾讯和京东在刚过去的2018年,才将中台战略列为组织架构调整中的重点。

在竞争愈加激烈的金融领域保持优势,综合金融成了平安坚持的决胜法宝。综合金融的模式越来越清晰成熟,过去的成绩固然喜人,对新玩法的探索也容不得丝毫停歇。坚持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 ,不断地提升服务能力满足用户需求,这或将是未来长盛不衰的“源头活水”。

本文来源银杏财经,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43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银杏财经
科技财经自媒体
119757
关注
350
文章
2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