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物联网行业与职业教育分析报告

分享到:
20 国泰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院 • 2016-03-08 11:15:52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5534G0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全球公认的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又一次新的信息化浪潮,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的升级产生了巨大影响,已成为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我国将物联网产业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物联网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对各行业产生广泛影响,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物联网产业涉及行业广泛,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形式,应服务产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于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本报告在相关研究成果和产业发展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情况、物联网专业职业教育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对我国物联网专业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物联网行业发展概况

物联网是指利用条码、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机器视觉、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庞大网络系统,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产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推动下,依托相关研究机构及众多物联网企业,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

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物联网近几年保持较快的增长,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2014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其中传感器产业突破1200亿元,RFID产业突破300亿元。预计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逐步成为发展重点(如图1)。

来源: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图1 2009-2014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及环比增长率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已形成涵盖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包括芯片和传感器、软件、系统集成、电信运营、物联网服务,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传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与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虽已有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物联网技术研发攻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在传感器和RFID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在传感网和M2M研究上基本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标识领域拥有一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部分自主技术已经实现一定产业应用;在物联网通用架构、标识和安全、标准确定等基础技术方面正加紧研发布局。

近年来,物联网的行业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在工业、安防、物流、电力、交通、农业、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工程,探索应用模式,推广成功经验和成熟技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行业应用标准,为物联网应用在全社会、全行业的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基础。

二、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物联网产业依托原有信息产业基础,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形成全产业链布局,产业链上、中、下游带动多个行业共同发展,对经济形成强大的促进作用。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比互联网产业大20倍以上,急需大量人才,每年人才需求将达到百万人的量级。

(一)物联网企业发展状况

我国物联网发展迅速,已形成较为全面的产业体系,物联网产业涉及范围较广,企业众多。根据物联网产业特征,依照物联网的网络架构进行划分,物联网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2)。感知层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送和通信,又包括接入层和核心层。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业通信网络,也可同时依托公众网和专用网。物联网的应用层主要包含各类应用,例如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安防、车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

图2 物联网3层体系结构

1. 感知层:传统领域技术薄弱,智能识别技术领先

按照识别技术的不同,感知层产品可以分为两类,即:自动识别(如传感器、条码维码、射频识别RFID、定位识别、光符号识别OCR、IC卡识别等)与智能识别(如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其他生物识别等)。

在自动识别领域,我国技术水平较薄弱,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应用和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传感器企业尚未掌握传感器制造的核心技术,只能生产低端产品,90%以上的高端产品依然需要进口。不过,中低端产品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以RFID产业为例,国内从事RFID的企业较多,涌现出一批代表企业,如远望谷、深圳先施、复旦微电子等。

数据来源:RFID产业联盟,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3 中国RFID主要厂商市场份额

在智能识别领域,以图像和语音识别为代表,我国在此领域发展较快,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目前,图像识别主要用于安防领域,仍有很多技术难点需要突破,经济效益尚未突显。相对传统的传感器和RFID技术,语音识别是更先进的数据采集方式,将在未来人与物交互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就全球市场而言,谷歌、苹果等IT巨头的强势进入,加上传统语音技术厂商长期的技术和用户积累,市场基本上形成了寡头垄断格局。Nuance自2005年与ScanSoft公司合并后,成为全球最大的语音技术厂商,拥有全球62.0%的语音市场。国内语音识别企业科大讯飞一家独大,自2012年推出语音云服务以来,用户已经超过6亿人。

来源: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来源: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图4 全球主要语音识别厂商市场份额 图5 中国主要语音识别厂商市场份额

2. 网络层:运营企业实力雄厚,发展势头强劲

网络层的功能是高效、可靠、安全的信息传输。我国物联网产业链中游企业实力较强,部分企业具备与国际一流企业抗衡的实力。中游主要包括网络设备提供商、软件与应用开发商、系统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等,目前国内已经发展了相当数量的企业,如华为、中兴、远望谷、新大陆、亚太安讯、航天信息、厦门信达等。网络运营商主要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这些运营商开设的合资公司等。通信运营商在推动物联网发展中将发挥更加主动的作用,成为产业链的核心和推动者。

3. 应用层:应用企业迅速发展,平台建设加速

物联网应用领域广泛,制造业、交通物流、安防、车联网等规模较大。物联网的应用开发商既可以是涉足行业应用服务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可以是有业务升级需求的传统行业企业。国内发展迅速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安防、智能电力、智能交通、车联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等。各行业均形成一批领军企业(如下表),推动行业发展。

表1 物联网应用行业代表企业

来源: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二)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作为横跨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三大产业的综合性产业集群,同时要与各行业应用相结合,物联网产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导致物联网产业人才十分紧缺。

1. 人才类型分析

目前物联网概念下的企业数量非常多,社会需求量也大,但是人才供给量很少,远不能满足需求,且未来几年,物联网技术会在社会各领域中广泛普及,因此人才状况非常严峻。基于物联网行业特征涉及研发及应用,将我国物联网人才按层次分为研究型人才、工程应用型人才及技能型人才,各层次人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缺。

图6 我国物联网人才需求类型及要求

物联网涉及理论层次较高,需要大量行业标准、整体规划及技术研发类研究型人才。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处于初期,研究型人才非常紧缺。我国物联网“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智能工业、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农业、金融与服务业、智慧城市等,需要大量行业应用人才,主要涉及包括RFID系统设计与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网络安装调试、物联网硬件开发、传感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在物联网应用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如物联网业务运营管理人才、项目施工人才、市场销售人才、业务应用人才、客户服务人才和系统维护人才等。

2. 岗位需求分析

物联网跨行业的特征使得物联网人才十分紧缺。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产业有感知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其中,感知控制环节需要电子设备技术人员以及芯片设计和制造人员;数据传输环节需要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人员;数据处理环节需要系统设计、系统应用和系统管理人员。根据物联网产业特征分析,具体岗位及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2 物联网岗位列表及相关要求

来源: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由岗位需求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研发及技能人才缺失。目前国家对研发人才较为重视,技能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在培养目标上与工程应用人才类似。随着智慧城市的加速建设,物联网将会迅速发展,急需大量一线技能人才。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应加快对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我国物联网专业职业教育分析

为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占领物联网发展先机,我国在物联网发展之初即将物联网专业纳入职业院校招生范围。在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的重视下,在广大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物联网教育得以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得到较快发展。

(一)专业设置概况

我国职业院校自2010年起就开始进行物联网相关专业建设,目前已有300多所职业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在物联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 院校开设现状

随着“感知中国”的提出,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及物联网专业的建设。目前已有300多所本科院校、200多所高职院校、近百所中职院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其中本科院校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职业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当前,国内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主要有五类:一是综合类院校,如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等;二是理工类院校,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等;三是财经类院校,如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是农业类院校,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五是师范类院校,如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其中理工类院校最多,有128所,部分理工院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下设不同专业方向,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轨道交通、智能家居等,其余绝大多数院校没有对物联网专业方向进行细分。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图7 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院校类别

2.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合格的物联网人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关键,而这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由于物联网应用范围广,涉及到的技术面非常广,中职、高职和本科在开设物联网专业时,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培养目标是不同的。总体来看,中职侧重于培养中级技能人才,高职侧重于培养高技能人才,而本科则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研究型、设计型、工程型和创新复合型人才(见表3所示)。

表3 不同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上仍处于摸索阶段,不过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着重从课程设置、实训设施、师资队伍及教材体系上进行介绍。

1. 课程设置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技术、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其它边缘科学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应用型专业。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要具备跨学科性,涉及内容较宽泛。总体来看,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见表4),不过由于物联网技术动态变化,物联网专业的课程需要紧跟物联网技术发展应用的前沿而动态调整课程内容,逐步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表4 部分职业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

资料来源:学校官网

2. 实训设施

开展物联网专业教学,必须有充足的硬件设施作保障。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规划、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及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与辅助设计等一线技术工作,加强实训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学校,只有少数几家实验实训条件能跟得上,绝大多数学校的物联网配套硬件设施几乎没有,或是其它相关专业的一些可共用的实验实训设备(如嵌入式实训室、网络组建实训室),不太配套,处于只能凑合使用的状态。

3. 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确保专业开设的组织前提。物联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电子、测控、通信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如今学校师资中能在这几个方面样样精通的教师少之又少,专业师资力量几乎从“零”开始培养。

四、我国物联网专业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分析及建议

我国物联网专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专业布局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物联网教育的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物联网职业教育的水平,努力为产业的发展输送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人才。

(一)物联网专业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我国大量学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但仍滞后于产业发展步伐,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未能与产业实现较好的衔接,人才质量和人才规模尚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亟待改进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1.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错位

根据物联网产业特征分析,物联网人才需求可以概括为三类:电子设备技术和芯片设计技术人才,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人才,系统集成和应用人才。其中电子设备和芯片设计技术人才要求较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职业院校难以培养此类人才。职业院校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培养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人才、系统集成和应用人才。但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专业布局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方向不明确,难以满足产业需求。职业院校在物联网专业设置上大多没有明确培养方向,针对性不强,追求大而全,未与当地物联网行业需求相结合,易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学习,仅仅限于皮毛,无法掌握一技之长。二是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缺失。职业院校在对物联网专业进行专业设置时没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盲目模仿本科院校,偏离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忽略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所学难以契合企业所需。

2. 人才质量难以满足岗位需求

我国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经验缺乏,人才培养模式尚在探索,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训设施及教材体系等均未成熟,同时专业与产业对接存在一定问题,未能与岗位实现良好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多数职业院校以理论课程为主导,忽视实践课程,没有依据岗位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同时课程目标不明确,没有坚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思路。在课程内容选择上,部分职业院校并不是结合本地物联网产业发展而确定课程内容,只是贪多求全而导致课程重点不突出。在师资力量上,目前了解物联网产业,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教师对行业的熟悉度低影响了知识传授。在实训设施上,物联网专业所要用的实训设施多且价格昂贵,很多学校尚未建立所需的实训室。物联网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产业需求。

(二)对我国物联网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针对我国物联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以从以校企合作、课程设置、实训设施、师资队伍、教材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

1. 借鉴先进经验,深化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就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我国物联网企业可购买学校技术或校企共同合作进行技术攻关,这对于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关设备,提升师生的实践水平,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后,进入企业实习,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职业能力大有裨益。

2. 对接产业结构,完善课程设置

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要紧密联系社会、专业的发展需求,统筹兼顾其“专业新、对应产业链长、相关技术门类差异大”的特点,深入研究,准确定位。在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职业院校必须要摒弃过去以理论课程为主导,忽视实践课程的建设思路,注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要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为驱动,加快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课程内容的设计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职业岗位群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实现专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的创新。

3. 注重改造与新建,加快实训室建设

良好的实验和实训设施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物联网技术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是目标所在,因此加强物联网专业技术实训室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鉴于物联网专业是专业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实训室建设上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利用原有实训室、改造落后实训室、新建综合实训室,通过改造与重建,建立相对完善的实训室体系。

4. 多元化培训方式,提升教师素养

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着专业课程的建设、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物联网专业的发展,是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需要加强对物联网专业的学习,不仅要扩充专业知识结构,还要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国家、学校也要组织相应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是学校培训,针对物联网专业缺乏的对口教师进行培训,结合学校的培养特色,构建专门的核心专业教师团队。二是国培省培,全国全省各地物联网专业教师集体学习,交流各自学校物联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培训,让校内专任教师能长期与企业兼职教师合作,及时了解岗位能力需求,参与技术开发,提高科研水平。校内专任教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其业务能力。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3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