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此“牛”非彼“牛”
在包括降息、降准、降低首付……等四轮救市政策叠加效应刺激下,“皇天不负苦心人”,不少城市的房地产销售终于出现曙光,一改之前“死气沉沉”的市场颓势。
“政策市”力道惊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与2015年3月份相较,4月份,在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城市有18个(近30%),较上月增加6个,持平的城市有4个,下降的城市有48个。而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上涨的城市只有1个,堪称:事过境迁,不可同日而语。
其中一线城市房价的全面上涨,或许并不那么令人感到意外,毕竟北上广深沉淀最多潜在购买需求,只要政策松动,它总是优先受惠。倒是近年来楼市买气淡薄、价位始终徘徊在重挫与崩盘“生死线”上的温州,竟然也出现近两年来首次房价环比上涨0.7%的“佳绩”,才真正说明“政策市”力道的不容小觑。
一线城市带动其他城市?有点悬!
若按“线”区分,今年4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四个一线城市,其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出现上涨,最高幅度皆由深圳所创造,分别为1.8%和2.4%(北京1.08%、2.1%,上海0.7%、0.6%,广州0.4%、0.85%)二线则只有少数城市房价出现上涨,而绝大部分三线及以下城市房价仍然下降。据测算,今年4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平均上涨1%,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平均分别下降0.1%和0.3%。
以上数据变化与两相对照,足以说明一线城市已经做好房价进入上升通道的“气势”与实质准备,后续涨势凌厉,应毋庸置疑,但是否能如部分地方政府所期待,一如既往的由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进而产生“溢出效应”,带动二、三线乃至四、五线城市之房地产逐步走向复苏的康庄大道呢?我个人抱持怀疑态度。毕竟从成交状况看,市场走势并非如此乐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4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5681万平米,较3月+682万平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330万平米,而三四线城市成交更是大幅下滑26%!
蛋黄曾经与蛋白价差有限
当然,不可讳言以往确实是如此,必然由一线领衔起涨,进而形成各线城市推升房价的动力。但市场已“今非昔比”、发生“翻天覆地”之本质性变化。由于不少二线及多数三线城市受制于天量库存(至少20个月月均消化量),使过往的运行规律已不适用在当前市场。其实哪怕是一线城市也有别于之前买气从“蛋黄”核心区逐渐向外围扩散、推进的旧有模式。
这几年北、上、广、深受到“限购”原因,精华CBD之高端住宅反而去化缓慢,必须由外向内施加压力。进而带动“蛋黄区”房价的上涨;亦即:市郊刚需盘先行涨价,俟房价开始贴近市区时,趋使更高档次的楼盘被动式调升价位。
这正是我曾在本专栏数次提及的“整队效应”,导致“大奔与大众”、“吉利与宾利”犬牙交错,价位出现交会、模糊地带的畸型状态,也是我两年前会做出“高端住宅出现价格洼地,值得出手购买”之判断的原因,目前来看这一观点已在市场得到充分验证。
三线城市欲救乏力
执是之故,目前一线城市地产销售回暖,在我看来并不意味“楼市牛”已然强势回归,恐怕主要仍是因“城”而异,各“线”有别。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是“牛气冲天”的牛,在消费者基于资金安全与投资保障的考虑,房价持续向上,已无悬念;二线城市是“老牛拖车”的牛,慢慢来、很难说,端视各个城市优质人口导入、新兴产业支撑、重大标志型建设、高铁与地铁进度,乃至房屋库存量而定;三线(含)以下城市是“牛衣对泣”的牛,就当前救市的力度及库存情况严重的角度来看,三~五年内要挣脱楼市欲振乏力的困境,不能说不可能,但至少是并不容易。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