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离国内企业越来越遥远
随着海康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以及层级越来越高的国家领导人的关注,许多人开始揣测,这会不会加剧国内安防行业的“垄断”,以至于损害这一战略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呢?
我的回答是,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对于“垄断”这个词的认识恐怕还停留在100年以前甚至更加久远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相信,垄断就是利用自身主导性的市场地位将竞争者排挤出市场的行为,或者说的更明白点,是剥夺别人赚钱机会的勾当。
反垄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的英国,也就是当时的议员对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代的贸易及生产垄断专利权的挑战。但毫无疑问,美国反垄断的历史声势更为浩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谢尔曼法案》,以及1914年通过的《克莱顿法案》。不过,是什么原因使得最近30多年的美国对垄断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容忍了呢?
捡要紧的说。二战初期,美国商务部长杰西-琼斯负责为战时生产力统一管理下的工厂建立与原料采购提供资金。他被要求保证美国有足够的橡胶来满足战争需求。当时国际市场橡胶价格是每磅20美分。但琼斯不愿支付这样的价格,以防止国内大型橡胶企业趁机索要高价。当他还在与国内企业讨价还价的时候,日本人高高兴兴地付了钱,结果是远东的橡胶资源被大量地掌握在事后的敌人手里。
事到如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依然沿用苛刻的市场占有率指标作为反垄断的工具。中国也是。恰恰相反,所有的工业强国都在鼓励本国的制造业巨头变得更加集约化,更富有世界竞争力。说到底,这是全球化的要求。
即便是海康下一个年报录得250亿元的营收,按照《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的2015年全行业细分的视频监控系统产值(数值大于营收)1000亿元来讲,也不过是占30%,相对于全球年度数千亿美元的安防行业市场规模,这真可谓是个小萝卜头。显然,没有人可以阻止海康在安防行业的纵向与横向渗透,事实上已经这样做了。
其实,安防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更多地是一个自然垄断行业,也就是因为重要而不得不受到政府保护的行业。严格地讲,如此自然垄断行业是没有国内市场占有率限制的,尤其是还涉及到全球化趋势。此外,海康的国有控股背景也决定了自然垄断是顺理成章的。
千万别大意,安防产品的公共属性,决定了更多的政府支持与合作将逐层级地落实到市场中去,由此激发海康源自于技术领先的业绩可续增长变得更加强劲。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