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数量的扩容导向必须纠正
不想多说,但又不能不说。
将战略性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理解并贯彻为加快股票数量的扩容,其逻辑走不出菜市场。
按照目前的数量型扩容速度,两交所上市公司数量一年可增加30%,新三板则可以翻两番。与其说这是A股的新常态,不如说这是与股票市场本意相反方向的孤军冒进,一如一场新的旅鼠行动。作为金融行业术语,旅鼠行动是集体的非理性,与旅鼠每隔一段时间便集体冲向大海,自取灭亡的情形无异。
股市的本意是优化资源配置,表现为一贯的优胜劣汰。遵循本意,就是要在有限资源导向的股票市场优先促进优质上市公司的发展,并一以贯之。
实体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进程是这样的,当一个行业产生了具有足够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那么,决定这个行业未来趋势的一定是龙头企业,不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佼佼者,成为并购对象而不是竞争对手,只能加快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不是增加资源错配的概率。
到目前为止,惟数量的扩容导向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出它的负面效果,并突出地表现在A股平均估值水平提升过快,市场风险快速凝聚。更糟糕的是,新股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大大助长了市场的赌博情绪,以至于市场参与者更多地靠运气而不是靠理性思考与选择来谋求非理性收益。这分明是带坏了投资人队伍。
优化资源配置导向的扩容则不然,在资源向比较优势突出的上市公司不断集中的同时,市场的数量规模扩容是有限的,市场风险可伴随上市公司可续的内在价值成长性不断地加以消化,并同时积极引导与培育投资者理性的交易行为。
没错,我的具体建议是,尽快告别惟数量的扩容,转向以事实成长性与理性预期可续成长性为基础的存量上市公司增发,尤其是中小板与创业板优质公司的转版增发。后者可同时有效遏制A股市场的结构性泡沫。
我的话一向具有可验证的前瞻性。谁是谁非,事实验证了,天下便自有公论。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