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正在失去管理预期的能力
近来,随着数据的指向趋于悲观,国内外研究机构关于货币政策罕见地趋于一致,降息降准的呼声前所未有。
最突出的降息理由莫过于10%的实际利率。教科书上的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物价指数。但无论如何,假如央行以为这个物价指数应当是CPI而不是PPI,显然是犯下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道理很简单,因为绝大部分贷款的去向是工业部门。
PPI可谓积重难返。国内外研究机构之所以强烈主张二季度降息而不是恣意延迟,原因是未来3个月内,油价将迎来趋势性大幅下挫的周年祭,而油价对于工业部门生产成本与产品价格的影响是最大的。鉴于油价重返每桶90美元的预期几乎是零,决定油价趋势性下跌的力量更多地来自燃油引擎节能减排技术的进步与快速推广,外加地缘政治因素,因此,一旦不能赶在油价大幅下挫的周年祭到来之前有效约束经济下行,并缓解工业经济大面积亏损,那么,未来7个月,也就是到2016年2月,决策层已然明确的稳增长政策都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当央行的表现日渐趋于对抗市场预期,并大意地将PPI走向寄托在子虚乌有的假说之上,不能不让人理解央行正在失去管理预期的能力,而管理预期是央行的基本职责。
持续的过度储蓄早已将中国央行变身为歌利亚,中国经济正在为此承担痛苦。旷野之间,哀鸿遍地,大卫何在。但别忘了,历史总是在重复着过去。大卫终究会打败歌利亚。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