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增长与强股市
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继续下滑,统计局的官方数据称GDP增长达到7%。不过从实体经济的产业数据推算,增长速度应该没有这么强。无论最新经济数据是真实的,还是“创新型刺激政策”,中国经济的势头在进一步转弱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令人尤其担心的是,在此期间货币政策在宽松,股市火爆,实体经济似乎受惠不大。
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帮助有限,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推出各种刺激政策,但是流动性必须通过金融体系转介到实体经济中。目前经济处于下行周期,银行和企业对借贷的兴趣均不大,而过去借钱大户的地方政府则受制于新的监管措施和反腐败运动。今年以来,投资动力不足的现象日渐突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瓶颈。
有趣的是,经济了无起色,股市却红红火火。上证指数升势凌厉,而且把狂牛出口到香港股市,带起一片港股A股化的呼声。股市与增长及盈利预期背驰,是何道理?
尽管中国尚有推进常规货币政策的空间,货币政策的效果却不佳。由于银行借贷不力,人民银行的货币扩张并没有渗透到实体经济中去,政府对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苦思不得其解。最终效仿欧美央行,通过资本市场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当人民日报、新华社连篇累牍地唱好股市时,明眼人都明白那是政策市。
然而,由于实体经济集资途径并不畅通,央行所为好似将一大桶水倒入细樽颈花瓶,花瓶受水有限,多数水却溢出,流向股市。为了救经济,政府不惜以水淹股市为代价。股价涨,股民皆大欢喜,社会更稳定,北京一石二鸟。
这种政策总给人以制造泡沫的感觉。的确,没有基本面支持的资产升值就是泡沫,但是由泡沫升起到破灭需要时间,政府意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拉长泡沫期。美国的QE2、TwistOperation,QE3,就是制造泡沫以求增长复苏,日本三年前的安倍经济学和欧洲去年的LTRO及美式QE,都是同样的逻辑、同样的市场效果。
在一个流动性驱动的牛市中,经济差才能有更大的货币宽松,才能有资产价格的上扬。听似黑色幽默,实则是政府与央行不惜代价抹平经济周期的写照。换言之,你我所享受的牛市,在某种程度上跟着政府庄家一起打劫,这是一个美妙的感觉,不过小心不要在打劫过程中被别人再打劫,政府闪了,留下你我挨刀。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