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钢企资金链紧绷折射出啥困境?
民营钢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据《经济参考报》披露,日前从权威渠道获悉,2014年银行对钢铁全行业计划放贷额度1.5万亿,但截至年底抽贷1500亿元,占总额度的10%。值得注意的是,从数量来看,被抽贷的绝大多数是民营钢企,占比超过一半。
据业内专家称,去年银行抽贷现象严重,今年银行还会继续抽贷,这个比例还会再度增加,钢铁行业大洗牌将在所难免。银行对民营钢企抽贷给出的理由一方面是这些年来,钢铁行业盲目扩张产能,造成了产能严重过剩现象,再加上很多民营钢企产品都是大路货,缺乏竞争力。银行怕贷出去的款,收不回来。
另一方面去年开始,像海鑫钢铁出现资金链断裂事件,使银行对钢铁行业提高了警惕。既然整个钢铁行业不景气,银行抽贷也是为了避免发生大量坏账。
首先,融资成本高,已是不能承受之重。鉴于去年银行对民营钢企抽贷现象严重,以至于钢企不得不借助影子银行等民间借贷。而民间贷款的利率从12%到20%不等,民营钢企整体借贷利率高企,融资成本平均达到15%,远比国有钢企高出近一倍。
再者,由于产能过剩和需求大幅下滑,导致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民营钢企的利润率只有1%。2014年132家钢铁企业生产粗钢7.22亿吨,占全国钢产量的87.73%。这132家钢铁企业2014年实现利润344亿元,每吨利润47.65元,销售利润率1.27%。2011年以来,钢铁全行业销售利润率已经连续4年在1%左右徘徊,成为中国“最不赚钱的工业”。
最后,民营钢企面临两难境地,不转型升级是等死,转型升级是找死。一方面,民营钢企在环保方面历史欠账太多,随着新环保法的出台,其生存更加面临严竣挑战。这需要对原来那些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锅炉设备进行改造,而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于很多生存艰难的钢企来说,显然无力承担。
另一方面,前些年盲目扩张,导致钢铁行业在中低端钢材领域产能严重过剩,高端钢铁领域却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也迫使部分民营钢企尝试进军中高端钢材领域。但民营钢企要想进军中高端钢材领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才的引进,这既要冒很大的投资风险,也非一般中小型民营钢企能够承受得了的。
从表现上看,银行对民营钢企的抽贷引发了社会对钢铁行业生存状况的关注。但实质上,银行对民营钢企的抽贷行为,也说明了民营钢企在经历了产能扩张之后,所必须面临的洗牌困境。对于民营钢企来说,要么被迫接受被国有钢企兼并重组的命运,要么通过转型升级向国际中高端钢材市场迈进,将自己生产的优质钢材远销海外。但不管道路如何选择,民营钢企的都将面临行业洗牌的阵痛。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