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连环出手能救市?
房地产处境持续艰难,逼使中央继降准、降息之后,再度连环出手,大有“救市不成功便成仁”的气概。
1~2月严重衰退启动救市机制
记忆所及,中央各部委如此齐心协力、绵密与强势出重拳救市,即使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及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两次房地产黑暗期都不曾发生过,称得上是“破天荒史上第一遭”!
究竟什么原因使一向“稳如泰山”的中央各部委瞬间都坐不住,而纷纷出手抢救房地产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015年)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8764万平方米,同比-16.3%,商品房销售额5972亿元,同比-15.8%,相较2014年与201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金额同比的-7.6%、+17.3% ,差距不可谓小!相信这才是中央各部委“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的背景因素。
救急与救穷并举
首先是3月27日国土部与住建部联合下发「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文件内容主要有四:一是有供、有限,合理安排住房和其用地供应规模;二是优化住房供应套型,促进用地结构调整;三是多措并举,统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四是部门内联动,加大市场秩序和供应实施监督力度。
紧接着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联合发文对拥有一套房且贷款未结清,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房贷购买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对拥有一套房并已结清相应贷款,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同日,财政部、国税总局亦联合发文,自3月31日起,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品类繁多,一时之间让人眼花缭乱,俨然“抢救楼市大作战”!
中央已掌握“蛇之七寸”
在我看来,27日两部委文件算是战略型的“铺垫”,以调整房地产结构为主,突出的亮点是首次提出统筹调整土地和商品房供给,对于在建或待建地块的规划及用地类型调整;其次则是要求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住房供应明显偏多的市、县,或在建住宅用地规模过大的市、县,应减少住宅用地供应直至暂停供应;住房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热点城市,应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有效增加住宅用地供应规模。这在相当程度上是贯彻两会关于“分类指导”、“因地施策”的房地产调控精神,并将落实措施的责任转移由省级地方主管机关承担。
显示历经十余年的调控经验,中央已切实掌握了房企当前房地产发展的状态与脉络,尤其对于“住房供应已明显偏多的城市,应予减少直至暂停供应住宅用地”,堪称“釜底抽薪”,与我之前所一再呼吁“政府一边协助开发商促进销售、去库存,一边却又拼命拍地新增库存压力,是互相矛盾的恶性循环”之理念不谋而合。
没有一线城市领涨难成事
至于3月30日各部委系列救市措施,则相对属于战术型、“临机应变”的行政命令,相信一旦效果不彰,持续松绑、再降“二套房”首付比例实属必然。其作法与我前期文章“二套房重出江湖”的核心思路,同样不谋而合。
现在比较严重的困境是中央财税部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从5年变2年,绝对能有效刺激供应量的增加,并成功引流部分消费者“先卖后买”成为需求量(我看这本来应该就是中央所打的“如意算盘”),但对占据市场至少“半壁江山”份额、只能拥有一套房的外地家庭来说,一线城市持续限购,将导致其改善型需求基本无法得到释放,这对活络市场起到一定的扼制作用,也突显北、上、广、深的限购政策已接近“非改不可”的境地,否则将与中央“非救不可”的楼市举措,显得格格不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