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货币政策常规耶?非常规耶?

分享到:
20 陶冬 • 2015-04-08 11:18:33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479G0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属常规性政策。此言既正确又不正确。的确,中国的利率不在零下界的区间内,货币当局仍有下调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的余地,常规的货币政策尚存运作空间。然而,常规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低,为了加大刺激效率,人民银行似乎在政策用药上越来越多地用偏药、猛药,在政策创新之下似乎变得不太常规。

其实中国经济的病症,和世界各大经济体类似 --银行金融中介功能衰退,央行的货币政策无法被传导到实体经济。除了QE1之外,美欧日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象同是沉疴不起的经济,方法同是不惜一切代价向经济注入流动性,结果也同是实体经济受惠有限但是金融市场被炒得鸡犬升天。

货币政策常规耶?非常规耶?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各国政策决策者不再接受“增长有周期”这个经济学基本概念。货币政策只会放水,不敢收水,在担心通缩的幌子下,过度干预经济的下行周期。毫无疑问,经济下滑甚至衰退为经济和社会带来痛苦,对政府构成压力。但是周期性收缩又是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经济需要通过需求回调来去除过剩产能、推低工资水平,通过信贷收缩来逼迫社会去杠杆、将银行坏账控制在一定水平,通过资产价格调整来消除资产泡沫、防范金融系统风险。下行周期是经济生态的一个自我防范机能,可是央行们却要用止痛的方式消除经济所发出的警讯。

决策者理直气壮地指出日本式通缩风险,为自己的货币扩张辩护。日本之所以失去了二十五年,不是因为货币政策不够宽松,而是因为结构性改革裹足不前。由于企业不相信日本政府的政策足以从根本上带来改变,哪怕政府不断使用货币扩张、财政扩张,民间投资依然不景,个人收入亦难增加。安倍经济学不过将已经做了二十五年的扩张更“非常规”一点,其结果却是注定要失败的。对于日本欧洲,劳工市场改革、社会福利改革是绕不开的坎。对于中国,打破国企垄断、加速经济转型也是绕不开的坎。与其在非常规货币政策上缘木求鱼,不如在结构改革上退而结网。

然而,结构改革遭遇到既得利益的阻挠,所谓改革就是革既得利益的命。政治家们在结构改革上绕了一圈无功而返后,纷纷回到最没有反对意见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上,于是成就了股市的繁荣。股民们应该享受“非常规”的资本盛宴,不过也必须明白如果经济没有结构性突破,资本升值最终不过是水中月。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陶冬
瑞信的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
121963
关注
63
文章
23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