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分享到:
20 国泰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院 • 2015-03-04 17:02:46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2997G0

一、学校概况

(一)发展历程

广西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下简称“河池职校”)地处河池市政府所在地——金城江,2008年8月由河池市机电工程学校、河池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广西河池财经学校、河池经贸学校四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在组建河池职校之前,原四所学校相邻,但分属不同行业部门管理,师资力量薄弱,设备严重不足,生源竞争激烈,发展举步维艰,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2008年,河池市委、市政府决定四校合并,组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全面推进多方面改革。自此,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各项工作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不断“上档进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短短几年时间里,河池职校已发展成为自治区示范性中等学校、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中职信息化建设试点学校,成为学校整合的典范。

(二)所获荣誉

自组建以来,河池职校迅速“脱胎换骨”,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与质量获得了大幅的提升,硕果累累,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好评。2011年,学校荣获“自治区示范特色学校”称号;2012年,学校成为广西自治区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教育部第一批中职信息化试点学校,并荣获“全区职业教育攻坚先进单位”的称号;学校连续三年荣获全区中职招生先进集体。2014年4月校长韦伟松被国家六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二、跨越式发展之路

河池职校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脱胎换骨”,成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并在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学校。河池职校如何在短暂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其创新之处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图1 河池职校的创新发展模式

(一)政校企三方联动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办学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发展趋势,也是职业技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河池市政府和河池职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由此探索出政校企三方联动的新型合作办学之路。

1、构建政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体系

为推进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河池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河池市校企合作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学校四方共同参与组建 “河池市校企合作理事会”,负责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学校则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从而形成了三级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各司其职,合力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

2、建立政校企三方联动的运行机制

在政校企三方联动合作办学的运作过程,政府协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此,政府、学校与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将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实现了校企合作工作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促进了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表1 校企合作制度一览表

3、创新政府支持职教发展的新模式

河池职校的发展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政府支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例如,河池市 政府统一规划,将河池市新体育馆建在河池职校新校区与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之间,保障两校共用体育馆的可行性。体育馆建成后,市政府又建立了共用体育馆的机制。共用体育馆可以说是创新政府支持职教发展新模式的典型案例。

4、共建校内企业工程

在政府主导的河池市校企合作理事会领导下,河池职校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各专业通过开办企业“冠名班”、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方式,进一步探索“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对口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已扩大到50家,引进6家企业在校内办厂,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无缝对接,每年可安排学生实习16000多人次,接收毕业生就业2000人以上。

(二)以生为本推进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处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时期。作为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该如何推进自己的改革创新,以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其必须要考虑的重大问题。河池职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推进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学校大力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实施分层次教学。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进行分班教学,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进步状况,在不同层次的班级间流动。

1、教学内容分层次

在教学内容上,河池职校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教学项目组成。不同层次的班级选择若干个教学模块进行教学,层次高的班级选择所有的模块进行教学,层次较低的班级则减少部分教学模块。这样就从内容上解决了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问题。

2、测试评价分层次

学校的测试、考核也同样分层次,构建以实践动手考核为主、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不同层次教学班级采用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技能三级抽查制度,由低到高分别为教研组、教学督导小组、校长的随机抽查。这样的技能抽查对师生都有一定的压力,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全面提升,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

通过这样的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各层次学生都能够建立信心,主动学习,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目标。

(三)创新职教服务社会机制

贫困地区的学校应该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为当地百姓办实事、为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做贡献,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河池职教中心校以服务河池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为己任,承担全市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并在政府的主导下,学校与企业一同创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机制。

1、创新校企共促就业机制

河池职校积极寻求与沿海发达省市合作,探索新的就业促进机制,推动当地技能人才外出就业。由东莞市经协办、河池市扶贫办主导,河池职校与广东智通人才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东莞河池市共建就业扶贫基地”,确定在就业扶贫、毕业生就业、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合作,由东莞经协办统筹人才需求计划,河池智通不定期组织校园招聘会,向东莞输送技能人才。学校在智通人才东莞总部设立“学校就业服务站”,负责具体安置及跟踪服务。通过这样的校企共促就业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就业、脱贫。

2、创新校企服务社会机制

学校的农民工培训中心设立管理委员会,成员由人社局、扶贫办、学校领导、智通公司及培训处相关人员构成,制定规章制度。政府部门负责制定与发布年度培训计划,学校负责制定培训实施方案、选编教材和落实师资,采取市、县、乡、村、屯、企业“六位一体”模式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最后通过智通公司有组织地送到各类企业就业。通过“政府组织、学校承办、个人免费、企业输送”的方式,政府主导、校企合作、三方携手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学校通过为贫困劳动力提供电工、焊工、计算机操作员等工种短期技能培训,引导贫困农村劳动力走上致富道路;积极推行贫困子女的学历资助计划,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圆读书梦。

通过上述的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机制创新,河池职教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近两年来,共计有12.5万人次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技能培训,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5千多人次,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3万元,使3608个家庭实现脱贫致富。

三、体会与思考

建校6年来,河池职校艰辛探索、风雨兼程,乘着职业教育攻坚的东风,用智慧和汗水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谱写了新的发展篇章,实现了化蝶为蛹的完美蜕变,在贫困地区树立了一面职业教育的大旗。这其中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体会、感受、思考。

(一)办学定位与时俱进

思想决定前行的方向,目标激扬奋进的力量。把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脉搏和前沿走向,找准办学定位,是学校实现快速发展、成长的法宝。

河池职校坚持解放思想,紧密按照学校组建与发展背景,把“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这两个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摆在首位,树起了“创建品牌学校,办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的旗帜,为学校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办学目标后,学校又明确了“为学生成功铺路”的办学理念、“立德、立行、立技、立业”的校训、“身心健康、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人才培养目标。适时正确的方向引领,准确可行的目标定位,为学校点燃了奋发有为的引擎,推动学校发展、进步。

(二)学校精神奋发向上

学校精神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的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因。学校办学自然需要充满鲜活生命力的学校精神。

原四所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教职工对整合组建能否成功缺乏信心,徘徊观望、消极情绪弥漫。面对困难和压力,2009年学校组织开展历时一年的“河池职教中心学校要打造什么样的精神”的大讨论活动。最终,此次大讨论活动凝练了学校精神,明确了“团结协作、敬业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价值追求。从此,学校精神不断深入人心并得以弘扬,教职工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提升,“爱生、敬业、搏学、有为”,锤炼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工作团队。六年的跨越式发展,则更是展现了教职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让人感受到学校的蓬勃发展之势。

(三)治校方略科学规范

科学管理是学校能够健康发展、创新发展的长期动力。河池职校由四所学校整合而成,如何实现稳定融合,成为组建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学校认识到,整合组建过程,就是机构、制度重新建构的过程。而建构一套顺应学校建设发展的治理制度,关键的是要有基本一致的价值取向、相互认同的文化理念和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为此,学校紧紧围绕关键制约因素,持续开展学校治理创新,建立、健全治校制度和相关机构,强化制度的执行督查,用制度建设保障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构建科学规范的治校方略。

站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新起点,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把握发展的契机,不断创新发展思路,集聚发展新优势,开辟发展新境界,已成为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颗新星,并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