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需要科学配置
“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温度对口、梯级利用”,是中国配置能源的主要思路,但长期以来中国各行业、各部门主要关注点都在于“温度对口、梯级利用”这后八个字,投入大量精力在能源使用过程中加强把握,而对“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所指出的能源配置原则不够重视。
其实,科学使用能源固然重要,科学配置能源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资源分配方面应该做到“分配得当、各得所需”,就是进行资源配置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细化处理,要针对不同的生产活动总结出其能源需求方面的特点,根据不同生产活动各自的特点,更加合理地进行能源资源配置,使能源配置实现科学、合理、妥当,尽可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的同时使得能源设备的利用发挥出最大效能。
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能源品位的差异,在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原则的前提下实现“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加快技术进步和设备改进。
通过技术方面的突破使我们对温度的利用范围变得更广,使能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另外还要使“供”和“求”相对应,通过科学配置把高品位的能源投入到对能源品位要求较高的领域。
而用低品位的能源满足对能源品位要求并不高的那部分需求,通过相互对应避免能源浪费,也只有这样,才能确实有效地利用资源,真正实现科学配置能源的目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配置原则就是:“能够使用一次能源解决的,尽量不要使用二次能源;能够利用废弃能源的,就不要使用优质能源”。
这一原则也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确定的,不要使用高品位的能源,干低品位的事情。
上述原则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代价的根本原则。此外,对于能源需求,国际上越来越通用的做法是对需求进行“综合资源规划”(IRP)。
树立大能源观念,把全部生产流程和资源环境综合代价与需求纳入同一评估体系进行评估,根据技术的发展,结合考虑经济因素,制定最合理、最经济的能源环境综合处理方案。
同时,能源配置也不能拘泥于简单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分配,还要结合整个生产流程综合考量,把环境、资源、社会和经济都纳入考量范围之内,有大局意识,独立于企业或地区看待问题。
这就需要大量、准确的数据支持,需要细化到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地区的能源需求量,需要掌握每家企业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数据等等,有了这些复杂的数据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才能指导能源的科学配置。
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但现在信息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成功构建这个能源配置系统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
科学配置能源,能够使能源配置、利用模式更加合理,环境和资源成本更加低廉。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