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发展必须有新思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产业不断壮大,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产品,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能源工业着力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1981-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9%。“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行业累计淘汰小火电机组7653万千瓦,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5.4亿吨。
中国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果有所改善,清洁能源比重也在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面临着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大、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低等诸多挑战。
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5.4%和7.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一些新型工业化国家。
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与资源短缺、能源开发强度加大与生态环境保护滞后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低碳发展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增大,这一系列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能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已成为必然。
从当前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来看,如果不尽快加以解决,不仅不能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要,而且还可能影响中国未来的能源安全。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这正是党的十八大正式确立的中国能源发展路线,其意义重大。
从国内拥有的资源和世界范围内可能获取的资源,以及获取国外资源可能遇到的风险和付出的代价来看,今后中国都将难以承受,而且势必引发国际间对油气资源更加激烈的争夺。
从历史发展上看,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不断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它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人类社会从蒙昧到文明、从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集约的进步历程。
革命是根本性的变革,是不破不立,是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历史证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每一次革命,都会把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如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施新的能源发展路线,不但将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还将有力地改变世界能源发展的格局。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