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楼市全面回暖指日难待

分享到:
20 蔡为民 • 2015-02-09 14:49:40  来源:新浪博客 E189G0

近期李克强总理在国外发声力挺房地产的论述,瞬间点燃国内探索楼市发展前景的热情。

乐观情绪其来自有

总理1月21日在达沃斯论坛上直指:中国实现现代化必然伴随着城镇化,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是长期的,而房地产在一定时间内出现调整,这是正常的。并明白提示 “中国政府希望房地产市场能够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目前在城市棚户区里居住的约有1亿人左右,还有很多人住在城乡危房里,我们将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 ……云云。

最先反应的是人民日报发文称,楼市不会崩盘,房价已经接近底部,下降减缓。无独有偶,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央行可以出台一些结构性措施,如:调节贷款与房屋价值比率等”。住建部部长陈政高甚至提出:房地产库存高企的三四线城市,再盖新楼进行整体安置已没必要,住建部拟出台收购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指导意见。

一时之间,房地产有望走出低谷的乐观判断,开始充斥坊间。但实情会是如此吗?我看未必。

地王要获利需漫长等待

细细思索总理的观点,似有玄机与可探究之处。首先城镇化是否与房地产刚性需求“无缝对接”?值得疑虑。因为这样的现象只发生在进城人口普遍性、可接受或有能力承担其房价才会发生,而当前状态显非如此(不包括一线城市)。若要达成城镇化与购房需求的“刚性匹配”,取决于开发商是否愿意“降价求售”?甚至面对一旦降价求售超越成本时,开发商是“断头路跑还是断尾求生”的艰难抉择。

事实上并非在建楼盘才有此困扰,许多地王至今未开发,等待的不就是足以符合成本、创造利润的房价?惟现况看来,有些等待将是漫长乃至难以期待的。

楼市全面回暖指日难待

购房需求正快速萎缩

更加值得忧虑的是,中国主力购房人口数量将从2018年起开始大幅减少,25~49岁年龄段的数量由2016年的5.68亿的峰值,在2020年下降至5.43亿,2050年将至5亿以下,而2010年这一数字为5.47亿人。加之2003~2013之房地产“黄金十年”所透支的,不完全是购买力,也包括提前消费(如:为10岁的儿子买婚房……),而未来势必逐步铺开的房产税亦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不敢掉以轻心,更遑论因反贪腐所导致的“需求变身为供应”——贪官及二奶、眷属原本是购房大军的主力成员,现在与未来非但不会再买房,更急切的需求恐怕是出脱房产、套现逃亡。

凡此种种“内忧外患”,使楼市陷入前所未有之困境。这正是2014年房地产市场普遍降温的真实因素。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屋施工面积增速、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均比上年下降,商品房待售面积比2013年末增加12874万平方米,2014年12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93.93,比上月回落0.37点。开发商不得不面对毛利润下降、竞争压力大、库存压力大等诸多问题。

楼市迈入求新求变大时代

事实上,自去年(2014年)6月中央到地方先以政策松绑(解除限购、限贷……)为开端,眼见效果不彰,于去年底至今年初再以降息、税收减免、购房补贴等“过激”手段救市的原因。其中浙江省绍兴的“微刺激”主要以购房税收补贴为主,而厦门和四川省则集中在清理楼市的行政干预、全面取消限购。

在我看来,由于购房需求的陡降是国内外因素跨界、混搭的结果,因此各种救急措施最多只能达到避免恶性崩盘全面发生的可能性,但不会也不可能促成楼市回复至可持续繁荣的状态,房企要有“打持久战”、求新求变的心理与实质准备,这其中势必包括互联网及其衍生商机的运用,如:P2P、筹众、REITs、大数据……等。

本文来源新浪博客,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楼市 全面回暖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蔡为民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地产运营研究所所长
31756
关注
0
文章
328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