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能源生产消费革命
简单来说,能源生产消费革命就是要通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采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或改变生产消费行为等途径,使能源生产消费状况和人类社会发展形态发生重大改变,乃至质的飞跃的过程。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1980年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开始启动了煤炭作为工业主要燃料和动力的历史。
到19世纪末,煤炭取代柴薪成为全球主要能源,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生了飞跃性的发展,这是第一次能源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内燃机技术的逐步成熟(最早内燃机发明在1860年),石油作为主要工业燃料被广泛应用。1968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达到40%,超过煤炭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世界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石油取代煤炭,被视为第二次能源革命。目前正在兴起的是第三次能源革命,是低碳和无碳能源逐步取代高碳能源的革命,是非化石能源逐步取代化石能源的革命,是继前两次能源大变革之后又一次更大规模的能源革命。
第三次能源革命将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制造业的低碳发展,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做出巨大贡献。
纵观三次能源革命,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通过能源消费侧大量的终端用能设备来实现。
在这三次“能源革命”发生之前,煤炭、石油在自然界已经长期存在,但是由于缺乏合适的终端利用设备,并没有发挥出大规模改变人类社会形态的作用。那么,未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能源革命,很可能也是来自于消费侧的重大技术突破。
目前很多人把未来能源革命的希望寄托在能源生产侧(如可再生能源或者氢能),但仍然延续集中发电、远距离传输的传统思路,对实现能源革命、改变人类社会形态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在研究未来的能源革命方向时,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能源供应侧,应该充分考虑能源消费侧的新技术,把能源消费侧的新技术与新的能源形式结合,最终才能产生撼动人类发展全局的革命性效果。
与此同时,能源生产消费革命也必然是出于人类迫切的需要。如今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为解决这一难题,各国在努力开发和研制新一代低碳技术产品,其中既包括高效节能型终端用能产品,也包括可再生能源和碳封存设备等。
可再生能源虽然没有碳排放,但在生产生活中难以普及利用,最主要原因是其能量密度太低;而过去终端用能产品的功率消耗太高、自动控制水平太低。
时至今日,高效节能家电已经日新月异,能源利用效率比过去有明显的提高,信息化手段使得终端用能设备的程序控制能力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这为未来实现能源生产消费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
此外,21世纪人类能否有效推进可持续发展还在于是否能够转变传统的能源观念。传统能源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只有承认化石能源带来气侯恶化的现实,认识到化石能源不能永续支撑人类发展的事实,看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才具有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及早洞察能源未来发展的方向,并适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繁荣进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