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被货币超发所误导的中国货币政策

分享到:
20 鲁政委 • 2015-01-15 15:47:16  来源:新浪博客 E335G0

“量”和“价”之间,央行的两难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说稳健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是否“松紧适度”得看中央给了什么“尺子”?什么样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M2。

数据显示,2012年目标是14%,执行完毕是13.8%;2013是13%,执行完了是13.6%;2014年的目标还是13%,我估计央行执行完毕之后是12.7%左右。从M2的目标和实际结果的对照来看,央行是搞得非常好的。但是,为什么还要加上“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这句话呢?这折射出中央认为货币政策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哪些方面要改进呢?前面大家都说了,主要就是在2014年整个一年当中,“融资贵”成为了一个突出问题,也包括出现了所谓“一降息利率却上去了”的问题。这都表明“融资贵”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所有人都知道,资金价格是由资金供求决定的,价格上升其实就是量不够,你把量放大不是就可以了?但这不可能,因为考核央行的一个目标是M2增速不能够显著偏离目标水平,央行不得不守数量目标。在给定的M2目标下,“量”不够却指望“价”能够下降,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央行的选择

但是,我们央行很聪明,它以一连串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具创新,完美地“完成”了“量”“价”双目标任务。首先,前面已经提到了,量完成得很好;其次,央行直接投放的SLO、SLF、MLF、PSL的价格和市场价格相比都很低。这表示央行一直在努力引导融资成本下降。虽然最后市场利率并没有下去,但那却被外界理解为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太强、金融体系对货币政策传导存在问题。

金融体系有什么问题,不就是你的量不够吗?因为这定向工具的价格不是拍卖得到的价格,而是央行直接给出来的。而且创新这么多的工具都是下面给的,不是公开的。如果你再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这些工具的操作几乎都是每个月的下半月执行的,因为到了下半月,央行已经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月末M2的增速(特别在有了监管存款偏离度的规则后,就更是如此),缺多少央行就可以通过定向工具投放多少,由此保证了每个月M2增速都被完美地控制在目标附近。

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如果说你计算一下最近几年M2的标准差,你会发现2012年之后这个标准差都非常低且几乎没有变化;而再计算一下Shibor1W的标准差,你就会发现,随着M2的标准差下降,Shibor1W的标准差在这几年却是总体上升的。也就是说,央行守住了量,但货币市场的波动却被放大了。

被货币超发所误导的中国货币政策

M2和GDP的比值能否准确刻化货币发行过度与否?

本来要让融资成本下降办法很简单,就是在政策当局认为合适的利率水平敞开供应流动性,你要多少我给多少。但如果这样,就有人会说,这个池子里的水已经够多了,不能再多了,所以提出要盘活存量。但问题是,你怎么知道水多了?有人说M2和GDP的比值中国是全球第二,高达195%,仅次于最高的日本250%。那么,我要问:M2和GDP的比值是不是刻化货币发行过度与否的准确指标?M2数字高了到底会有什么问题?

观察世界银行提供的1960-2013年全球100多个经济体M2/GDP的数据,有几个非常典型的经验事实:

第一,从横截面看,主要经济体43年来的算术平均值来看,M2/GDP和通胀水平是负相关的,而不是大家所臆想的正相关;

第二,从时序来看,从一个经济体M2/GDP的比值由小变大和通胀关系来看,结果显示:在M2/GDP的比值不到100%时,它和通胀是正相关的,超过100%之后则是负相关,超过150%的时候,则M2/GDP增长几乎和通胀没有关系。

第三,从个体来看,德国和日本的M2/GDP值在全球都很高,但这两个国家都是以低通胀而闻名;

第四,M2/GDP与资产泡沫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有人说,M2/GDP可能不一定会有很高的CPI通胀,但会有资产泡沫,但正如前面提到的,日本和德国M2/GDP都很高,日本出现了泡沫,但众所周知,德国二战之后并没有房地产泡沫,所以M2和GDP的比值高引发高通胀和引发资产泡沫并非必然。

第五,你不是说水多了有问题嘛,你无非是想通过控制M2最终能够把M2/GDP的比值降下去,但是,全球各个经济体43年的经验数据表明,没有哪一个国家M2/GD的值跑上去之后,能够再降下来的,从来没有谁成功过。

这五个经验值得我们牢牢记住,而正是因为M2和GDP的比值偏高误导了整个中国货币政策的决策。

一旦量不是问题,既然现在融资成本太高,货币市场成本抬高,那我就直接增加M2,放松这个量来让它下来不就可以了吗?让央行的操作目标由M2转变为利率目标问题就解决了。

但有人说,中国存在着广泛的预算软约束问题,比如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只要这些软约束问题不解决,最后都被这些“黑洞”吞噬,最后的结果就是货币政策的效果被大大的削弱。这一点我也同意。但此时,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着眼点,就应该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强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如果只是把央行放到“量”和“价”中间受“夹板气”,问题就永远无解。

本文来源新浪博客,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货币 货币政策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13361
关注
5
文章
112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