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在东北亚经贸合作中的寻找发展定位
在东北亚区域国家中,蒙古的位置很特殊。作为一个夹在中俄之间的内陆国家,又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蒙古有着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优势。苏东剧变后,蒙古经过一段调整时期,逐渐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开展在东北亚和世界各地的经贸合作和外交。经过几年的努力,蒙古成为东北亚地区不容忽视的力量,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起到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活跃的蒙古外交
蒙古国是无出海口的内陆国家,北面与俄罗斯为邻,东、南、西三面与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接壤。中蒙两国山水相连,拥有长达4710公里的共同边界线,是中国与所有陆地接壤国家中共同边界线最长的国家。
蒙古国是一个在外交上始终奉行“第三邻国”政策,即蒙古的任何双边外交政策绝不会干涉到其他的国家。由于蒙古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的小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是有限的。但近两年来蒙古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却得到长足的发展。
比如,2013年全年共有20多个国家或地区领导人访问蒙古国,体现了蒙古国在世界地位的不断提高。像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加拿大总督达维.约翰斯顿、日本首相安倍、波兰总统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南非副总统克伽雷马.莫特兰蒂、泰国前总理英拉.西那瓦、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议会主席里卡多.米格里奥利等领导人都到蒙古国访问。
2013年4月27日至29日,作为担任民主国家轮值主席国的蒙古国,在首都乌兰巴托举办了第7届民主国家会议。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就世界民主现况及迫切问题交换了看法,会议达成了“乌兰巴托宣言”。
2013年10月28日至31日,蒙古国总统查.额勒贝格道尔吉对朝鲜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这是自金正恩上台以来平壤接待的第一位外国领导人。也表明蒙古国与朝鲜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2014年4月,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访问蒙古。
2014年7月,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访问日本,双方就日蒙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达成基本协议。
2014年8月,习近平以“走亲戚”的方式专门访问蒙古国,体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蒙关系,将发展对蒙关系作为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中方赞赏蒙方在台湾、西藏等问题上坚持正确立场。双方还签署了中蒙《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蒙古也将在中国设立文化中心。
2014年9月,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分管国际事务的书记姜锡柱率领代表团开始了对德国、比利时、瑞士和意大利四国和蒙古国的访问。
除了美国之外,2014年与蒙古国来往的国家是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朝鲜,都是东北亚地区的国家。由此可见,蒙古国重视东北亚区域合作,也体现了其对东北亚区域的影响力确实在不断提高。
中蒙关系的新定位
蒙古国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49年10月16日,中蒙两国就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60年双方签订《中蒙友好互助条约》。1962年签订《边界条约》。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伴随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蒙古国在外交实施“一边倒”政策,中蒙关系随之恶化,贸易额锐减,两国经贸合作逐渐衰退。80年代两国关系逐步改善,双方经贸合作往来也随之逐年加强。1989年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与蒙古国的经贸合作。自1989年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中国就将发展对蒙关系作为与周边国家外交的优先方向,两国友好交流与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领域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两国经贸合作在此基础上发展迅速,屡创新高。
1994年两国修订《中蒙友好互助条约》,双方在此基础上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尊重领土主权完整等原则,签订《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发展和深化两国友好合作,为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法律基础。
2003年6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双方建立中蒙“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双方同意在政治、双边经济、资源开发、科技和文化等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交流与合作。
2011年6月,蒙古国总统巴特包勒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又将中蒙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同意在政治、经济、矿产和能源领域加强合作。
2013年10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和蒙古国总理阿勒坦呼亚格共同签署《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
2014年是中蒙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关键年。适逢两国建交65周年,也是《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修订20周年及中蒙友好交流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如何深化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全面升格,既是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诉求的体现,也是新时期两国各自发展的需要。2014年8月21日至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联合宣言,决定将中蒙关系进一步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了双边关系新飞跃。
两国关系的新定位,对加大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大有裨益,将积极推动中蒙两国从早期单纯的民间贸易往来拓展到政府、国家间官方正式的经贸合作互动,从极简的生活用品、畜产品、煤炭的进出口,拓展到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等领域。此外,两国还对进一步加深彼此间产业升级、资源整合、边境口岸建设、物流、电力互联互通等领域务实合作达成深度共识,以此积极推动中蒙经贸合作进入新一轮“黄金期”,实现彼此最大的“红利”。
蒙古国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蒙古制订的2007-2021年发展总体规划目标是:2007-2015年实现经济年均增长14%,人均GDP不低于5000美元,为经济快速发展打好基础;2016-2021年经济年均增长不低于12%,人均GDP不低于1.2万美元,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3年,有统计表明,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明星国家(地区)是经济不甚发达的蒙古等国家和地区。有专家指出,蒙古经济快速发展依靠着中国等周边国家的带动,比如中国内地对蒙古矿产有着巨大的需求,而矿产是蒙古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蒙古因其重要的地缘位置和丰富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越来越受到东北亚国家和世界各国的瞩目。
近年来,蒙古国政府实施“矿业兴国”战略,国民经济在矿业开发带动下实现快速发展。蒙古国矿业、特别是采煤业发展迅速。蒙古国政府已经将矿业列为战略部门,政府将大力发展采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矿业已经成为蒙古国的支柱产业,该国原有法律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因此新法规旨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并非要严格限制外国投资。煤炭业现已成为蒙古国的支柱产业,其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2011年,矿产品出口占蒙古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8.5%,其中煤炭出口占46.8%。蒙古国煤炭地质储量约1750亿吨,名列世界前15位,预计2016年蒙古国将出口煤炭5000万吨以上。今后若干年,煤炭行业将继续引领蒙古国经济快速发展。
在矿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蒙古国也在探索矿产和能源领域的正确发展道路,提倡“绿色经济、绿色发展”。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曾表示,蒙古国不只单纯发展矿业,还要大力投资发展其他经济部门,使蒙古国从“单色经济”转变为“彩色经济”,即从单一依赖矿业的经济体转变为拥有多个支柱产业的经济体。他强调,蒙古国有能力解决好合理开发资源的问题。蒙古国在发展矿业的过程中将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用环境友好型技术来促进矿业开发,从而使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近年来,蒙古国积极开展能源国际合作,提升竞争力。蒙古国矿产领域占到GDP的20%,占财政收入的40%,占投资的85%,占出口收入的90%。2013年国际市场上主要出口产品如铁矿石、铜和煤炭价格的下跌,使蒙古国矿产领域的投资较去年减少了30%。蒙政府目前致力于通过向国内企业介绍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解决能源、物流和交通瓶颈问题,将矿产资源转化为最终产品出口,提升竞争力,并通过法律修订营造更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蒙古连续举办十几届“国际矿产投资者论坛”,旨在致力于为蒙古矿产业投资和发展搭建平台,从而推进有意义、建设性的合作。蒙古将在2020年开始建设原子能发电站的计划已经开始招商,现已开始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目前正与韩国、法国、德国的科学家磋商。
中蒙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中蒙关系的全新定位指明中蒙经贸合作新方向。中蒙经贸合作是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两国关系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中蒙关系迈入新阶段,两国经贸合作也随之日趋加深,两国经济利益深度融合,双方在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两方面诉求愈发明显。
在贸易领域,自199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国从蒙古国进口的商品几乎每年都占到蒙古国出口贸易额的80%以上。中蒙贸易总额也已从1994年的1.2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近60亿美元,比20年前增长了50倍。近年来,中蒙两国进出口贸易蓬勃发展,蒙古国对中国贸易的高依存度逐年显现。中国和蒙古国分别于2001年和1997年成为WTO成员国,成功入世促使两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同样也有效地推动两国间贸易额攀升。蒙古国经济发展对中国高度依赖。2012年,蒙古国对中国贸易出口额达到39.42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89.9%,如此的高依存度是当年蒙古国对其他国家出口总额之和的近9倍。由此可见,积极开展同中国的对外贸易已成为蒙古国提升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渠道。
在投资领域,中国自1998年以来,已连续17年成为蒙古国第一大投资国。近年来,中蒙两国投资合作空前活跃、势头迅猛。中国对蒙古国的投资在蒙古国对外投资合作中一直占据明显优势。截至目前,中国在蒙古国投资存量近37亿美元。有7000多家中资企业在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他们在矿产、能源、建筑、贸易、信息技术、服务等众多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是中蒙经贸合作的直接参与者。中方本着中蒙两国互利共赢的基础,通过积极开展两国投资合作,更好服务蒙古,履行大国责任,造福当地人民。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潜力巨大的矿产投资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是蒙古国煤炭的主要出口市场。因此,加强中蒙矿产领域的经贸合作,对于能源紧缺、国内市场需求日益不足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双赢的选择。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